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為建設美麗中國注入綠色新動能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适勢求是)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理念和實踐的一場深刻變革,對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意義重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解決了長期發展中積累的一系列生态環境難題。但也應看到,當前生态文明建設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要針對存在的短闆采取有效舉措,形成内生動力機制,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注入綠色新動能。

  主要特征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體現出既求發展也求綠色、既要增長也要品質的價值追求,呈現出戰略地位高、系統性強、變革程度深的主要特征。

  戰略地位高。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石。綠色發展方式倡導構建以産業生态化和生态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态經濟體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綠色生活方式追求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文明生活方式,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

  系統性強。綠色發展方式涵蓋生産方式、産業結構、空間格局、能源結構的綠色化,綠色生活方式則包括文明意識、思維習慣、消費方式、消費結構的綠色化。兩者内涵豐富、覆蓋廣泛,涉及供給側與需求側、生産端與消費端,構成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在推動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生态環境保護和修複等方面共同發揮着重要作用。

  變革程度深。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點是推進産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和消費方式的綠色轉型,這就需要構建約束和激勵并舉的制度體系、政府企業公衆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開展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生态環境保護。這涉及法律制度、價值觀念、文化風俗、公民素質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綠色化變革和深度綠色化融合,意味着将綠色化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各領域。

  突出短闆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積累了許多生态環境問題。可以說,生态環境污染已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是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突出短闆。

  從發展方式看,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和高能耗高排放産業,造成資源和環境不堪重負,對美麗中國建設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資源環境保護力度,生态環境狀況明顯改善,但粗放發展方式對生态環境的威脅尚未根本解除,建設美麗中國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生活方式看,我國人口衆多,人均資源禀賦不足,環境承載力有限。近些年,我國居民消費持續擴大升級。2013—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與此同時,過度包裝、浪費性消費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領域的資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廢棄物産生量快速增長,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破解的瓶頸約束。

  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傳統,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出豐富的生态文化,形成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然而,受西方工業文明和消費主義文化的沖擊,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環境的發展方式逐漸打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态,過度和奢侈的消費文化正在銷蝕簡約、适度的消費文化。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必須繼承和發展優秀生态文化、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

  努力方向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既要不斷強化綠色生産,增加綠色産品和服務供給進而引導民衆綠色消費,也要通過生活方式的綠色轉變倒逼生産方式的綠色轉型,還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凝聚起推動綠色發展的強大合力。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加快構建以産業生态化和生态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态經濟體系,大力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務功能。調整區域流域産業布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培育和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産和清潔能源産業,持續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現生産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鍊接。

  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實現生活方式綠色化是一個從觀念到行為全方位轉變的過程,同每個人息息相關,人人都是踐行者和推動者。綠色生活方式重在引導人們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時,踐行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一方面,積極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和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活動,促進人們在衣食住行遊中形成綠色生活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完善公衆參與制度,健全舉報、聽證、輿論和公衆監督等機制,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弘揚馬克思主義生态文明思想,傳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國外生态文化的有益成果,讓培育和踐行綠色文化成為人們的高度自覺。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鼓勵創作優秀生态文化作品,推動形成人人、事事、處處、時時崇尚生态文明的社會新風尚。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讓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不斷提高人們參與綠色發展、踐行綠色生活的文化素養。

  (作者:溫宗國)

 

轉自:《人民日報》(2018年07月29日 08版)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