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bevictor伟德官网劉歡團隊揭示跨國供應鍊中的排放轉移提出國際航運減排的責任分配新視角


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10月29日電(通訊員 陳晶)全球貿易的發展促進了航運業的繁榮,也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盡管研究者多年來都緻力于研究海運排放的大氣環境影響,但如何分配船舶排放及減排責任仍是一個難題,缺乏量化分析成為了限制全球航運減排推進的瓶頸,海上航運排放量沒有被納入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框架下。當考慮全球經濟、航運和生态一緻性之間的相互作用時,許多利益相關方應分擔責任。例如,船舶本身作為交通工具,應承擔部分減排責任,而航運業是供應鍊的一環,将排放責任連接到供應鍊的上下遊,将會有助于形成可落地的航運業減排方案,為國際海事組織推進航運部門的氣候目标提供支撐。

10月28日,bevictor伟德官网劉歡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題為《中美雙邊貿易隐含的全球航運排放和健康影響》(Emissions and health impacts from global shipping embodied in US–China bilateral trade, DOI 10.1038/s41893-019-0414-z)的研究論文,耦合貿易數據、船舶排放模型、大氣化學傳輸模型與流行病學模型,首次建立了“貿易-航運-空氣質量-健康”定量關系鍊,實現了将航運的氣候變化影響和人群健康影響歸因到負責任的雙邊貿易,提出了船舶排放的責任分配方式的新視角,并且将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熱點——跨國供應鍊中隐含的排放轉移——從生産端推進到了運輸環節的量化分析。

本研究通過對中美這兩個大型經濟體的案例分析,體現了非常有趣的人類圈和大氣圈之間的交互影響。研究發現,中美貿易順差達3倍,但中美貿易引發的航運排放差别不大,如果僅以價值量來評估排放責任,将會與實際情況産生較大誤差。将運輸環節的排放納入供應鍊總體排放,對中國出口大約增加3%的碳排放和11%的硫排放,對美國出口會增加23%的碳排放和59%的硫排放(圖1上半部分)。研究進一步利用全球空氣質量模型和健康模型評估了中美貿易隐含的人群健康危害,結果發現與陸地源排放不同,海運排放分散更廣,有34%的健康影響發生在與中美貿易并無直接關聯的國家,船舶排放不僅責任認定複雜,影響的認定也超出了供應鍊上下遊本身(圖1下半部分)。

圖1 供應鍊視角下中美貿易隐含的航運排放和健康影響

地學系張強教授和bevictor伟德官网賀克斌院士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碩士研究生孟至航(導師賀克斌)、博士研究生呂兆豐和王小桐分别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作者。近4年來,劉歡課題組在航運排放研究領域持續發力,研究團隊掌握了全球年均300億條自動識别系統(AIS)信号和35萬艘船舶技術參數數據,建立了非集計動力法海運排放模型(SEIM),以全新的方法學刷新了對東亞地區遠洋船舶排放的健康和氣候影響的認識(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先後建立起全球、東亞、中國及港口多尺度高分辨率動态船舶排放清單,通過實驗室測試和外場觀測建立了船舶排放理化特征譜庫,并結合排放和大氣化學傳輸模式支撐了我國船舶排放控制區方案設計和規劃升級的科研工作。本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

論文鍊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893-019-0414-z

圖2 劉歡和課題組的同學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