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新生教育周黨課講座——研究生新生黨課


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9月1日電 2019年8月28日,bevictor伟德官网黨委書記劉毅為2019級全體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開授了入學後學院的第一次黨課。本次黨課主要圍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環境學科特點及系統觀進行展開。

首先,劉毅老師講授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和理念發展曆程。

中國經曆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40年高速增長的同時也承擔了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在新的發展階段,環境不應再是廉價的生産資料,必須全面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之與資源環境相匹配相協調。同時,從文明演進角度看,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文明,生态文明是超越了黑色文明即工業文明的更高階社會形态。

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黨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設并列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一,并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目标。黨的十九大規劃了到本世紀中葉的生态文明建設總體目标,将建設生态文明作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态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标志着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國生态環境保護事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随後,劉毅老師講授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涵——八個堅持:堅持生态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曆史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堅持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态環境的嚴密法治觀、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的全民行動觀、堅持共謀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全球共赢觀。

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根本性的發展理念創新和轉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觀,在世界範圍内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設擺在國家層面意識形态的突出位置。同時,它不止停留在概念和理念上,也是國家層面一緻性的改變和行動。

在生态文明建設的時代大背景下,環境保護進入了黃金機遇期,環境人應在國家生态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這是曆史使命和政治責任。生态文明建設體系豐富龐大、内涵科學深刻,劉毅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深入體會,“把視野放寬到整個生态文明建設體系,其中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和領域都值得做出好幾篇博士論文”。

接下來劉毅老師介紹了環境學科的特點。環境學科是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結果,具有很強的應用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環境學科的目标和願景,這必然要求應用所有可能避免、減緩和轉變環境不利變化趨勢的科學、工程、技術和政策措施。劉毅老師以一滴水和全球水的發問展開,闡釋了解決水問題所涉及的多時空尺度和多研究視角,同時舉例了流域綜合管控需要系統性思維,并介紹了治水監管近年發生的重大變化。

最後,劉毅老師談到了關于環境教育的一些想法。秉持清華提出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理念,教育應讓學生有自己的目标,使之具備可以不虛度此生的足夠必要的人格、素質和技能。劉毅老師對同學們提出了三點期望,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并嘗試優美解決、計劃一件學習和科研以外的事情并堅持下去、掌握一項體育運動并不斷提高水平。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