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4月26日電(通訊員 楊偉楠)4月26日上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副教授黃駿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488期,做了題為《碳平衡化學過程的納米催化劑》(Nanocatalysts for Carbon-Neutral Chemical Proces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李俊華教授主持,4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黃駿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悉尼大學的發展曆史,并提到了悉尼大學納米中心(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Nano Institute)近期發布的五大挑戰性課題,其中包括由黃駿教授負責的碳平衡生産過程的納米科技課題。在對該課題的整體目标、經費來源、師資力量等方面進行介紹後,黃駿教授開始詳細介紹自己的主要研究工作。化學過程的碳平衡問題有三大解決思路,其一是減少生産過程中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其二是将無用廢棄的或低附加值的有機物進行轉化利用,其三是将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其他含碳化合物。在原油催化裂解過程中,通過合成利用具有開放式大比表面積和豐富酸性位的矽-鋁(Si-Al)納米顆粒催化劑,顯著地減少了催化劑表面積碳,進而降低了催化劑再生過程中由積碳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碳。煤氣化過程會産生大量的水和煤焦油混合物,通常會直接作為廢液排放,黃駿教授課題組設計了鎳-鐵(Ni-Fe)催化劑,利用水煤氣反應,将其中的水轉變為氫氣,将有機碳源轉換為碳納米管;此外,還設計了多種新型催化劑,将天然氣、生物質中的甲烷、低碳烷烴、甘油等低附加值的有機物轉化為其他重要稀缺的化工原料。在二氧化碳的直接轉化方面,黃駿教授課題組制備了Zn/H-ZSM-5催化劑,利用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步法合成了乙酸;另外,還可以通過光電催化反應,将二氧化碳還原。除實驗室科研外,黃駿教授課題組還将很多催化劑進行了工業化小試與中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踴躍提問,氣氛熱烈,與黃駿教授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黃駿教授目前任職于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并擔任催化工程實驗室主任等職務,主持化工過程碳平衡的納米材料等項目,曾獲悉尼大學SOAR fellowship等榮譽。黃駿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可持續化工生産中的新型催化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