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492期:衛星遙感在大氣細顆粒物及組分污染評價中的應用

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05月13日電(通訊員 何文傑)5月10日下午,美國埃默裡大學羅林斯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系耿冠楠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492期,做了題為《衛星遙感在大氣細顆粒物及組分污染評價中的應用》(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李俊華教授主持,3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耿冠楠博士主要介紹了她在博士和博士後期間的主要研究工作,分為研究背景,衛星遙感模拟地面PM2.5及組分濃度的方法,模拟數據集在政策評估、健康分析中的應用和未來研究展望四個部分。耿博士首先介紹了當前全球大氣污染的形勢,從而對大氣細顆粒物及組分數據提出更高需求。而衛星遙感信息的長時間序列、高時空分辨率等特點彌補了地面觀測數據和大氣化學模型模拟數據的缺陷,其通過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獲取高時空分辨率的長時間序列模拟數據集,為開展PM2.5健康效應研究、PM2.5變化驅動力分析和PM2.5污染減排控制措施評估提供數據支撐。随後,耿博士介紹了三種利用衛星遙感信息模拟地面PM2.5及組分濃度的數據融合方法,分别是大氣傳輸模型提供轉換因子法、統計模型融合多源數據法和機器學習融合多源數據法,并介紹了模拟數據集在政策評估和健康分析中的應用,包括2005~2012年期間我國PM2.5組分濃度變化驅動力分析、“大氣十條”實施對我國PM2.5組分濃度變化驅動力分析,另外融合數據集還支持區域及國際貿易隐含污染物健康影響分析、野火源的流行病學研究等。最後,耿博士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一是繼續拓展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特别是機器學習方法的應用,二是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研究。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踴躍提問,氣氛熱烈,與耿冠楠博士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耿冠楠博士自2007年8月至2016年7月在bevictor伟德官网先後獲得學士、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2017年2月起至今在美國埃默裡大學羅林斯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衛星遙感反演PM2.5及組分濃度,空氣污染與健康。2012年以來,先後發表論文30餘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