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3月29日電(通訊員 王絲可)3月26日上午,丹麥技術大學教授Barth F. Smets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481期,做了題為《硝化螺菌屬: 出現、活性、微觀多樣性以及進化史》(On the occurrence, activity, micro-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omammox Nitrospira)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水污染控制教研所文湘華教授主持,5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Smets教授首先介紹到硝化螺菌屬的研究源起于十年前地下水處理快速砂濾池的項目。該快速砂濾池能有效将氨氮、有機碳等物質轉化,為了研究轉化是化學還是生物反應,于是将砂粒進行采樣檢測,發現砂粒上附着了一層生物膜。為了進一步研究砂粒上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課題組先采用了定量PCR的方法,檢測氨氧化菌、氨氧化古菌、亞硝酸鹽氧化菌和微生物總量,出人意料的是,盡管進水中以氨氮為主,硝化螺菌屬中亞硝酸鹽氧化菌的豐度很高,16S rRNA擴增子測序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為了進一步研究亞硝酸鹽氧化菌出現的原因,采用宏基因組測序手段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從附着在砂粒上的生物膜中得到了多個硝化螺菌屬基因組,經過分析發現,硝化螺菌屬基因組不僅具有亞硝酸鹽氧化酶基因,同時也具有氨單加氧酶、羟胺氧化酶基因,表明這種亞硝酸鹽氧化菌還具有氨氧化能力,颠覆了以往人們對于氨氮到硝态氮必須由氨氧化菌和亞硝酸鹽氧化菌分步完成的定義。這種具有完全氨氮氧化能力的微生物被命名為comammox (complete ammonia oxidiser)。之後,Smets教授團隊對comammox的多樣性、氨氧化功能基因以及生态環境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嘗試分離、富集comammox菌株。
Barth F. Smets教授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取得博士學位,目前任職于丹麥技術大學,曾先後在克萊門森大學、康涅狄格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任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污水生物處理技術、污水處理中氮循環、耐藥基因水平轉移等,發表期刊論文191篇,H-index=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