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8年5月31日電 5月16日,bevictor伟德官网承擔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環境監測項目通過專家評審會,曆時八年的千手觀音環境監測項目完成階段性研究任務。評審專家對此項研究給予高度肯定,認為該目獲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分析數據詳細全面,針對性強,初步辨明了可能影響千手觀音造像保護的因素,并對千手觀音的維護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大足石刻是我國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千手觀音造像更是大足石刻中的藝術精品,是我國最大的一尊在崖壁岩體上雕鑿出來的千手千眼觀音摩崖造像。然而近幾十年來,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金箔、地仗發生嚴重的鼓脹、脫落,雕刻岩石粉化現象較為普遍,2008年千手觀音保護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一号石質文物保護項目。2011年4月18日,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正式啟動,2015年6月千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順利竣工。
修複前的千手觀音
修複後的千手觀音
為充分了解環境因素對千手觀音造像受損的影響,準确科學評估千手觀音損害破壞的機制,為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方案制定以及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支撐,大足石刻研究院自2010年起委托bevictor伟德官网張彭義教授團隊開展千手觀音環境監測研究。項目組對千手觀音所在環境的氣象條件、大氣污染物、降水、凝結水以及造像表面進行系統的采樣和分析,辨明了影響千手觀音造像保存的主要因素,主要得到以下初步結論。
(1)千手觀音造像處于長年無風、高濕環境,使得造像表面容易出現凝結水、表面沉降顆粒物易于吸濕。
(2)千手觀音微環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均濃度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标準,并呈逐年下降趨勢。
(3)千手觀音微環境顆粒物污染呈下降趨勢,但仍處于較高的污染水平,超過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标準;千手觀音表面降塵明顯,估計一年的初次沉積量在0.1mm以上。
(4)千手觀音微環境酸性降雨現象呈下降趨勢,但依然較為普遍;顆粒物呈酸性,含有較高濃度的硫酸根、硝酸根和溶解性有機物。
(5)千手觀音造像表面的凝結水含有高濃度的硝酸根、氯離子、硫酸根和總有機碳,呈弱酸性,對千手觀音造像具有破壞作用。
(6)千手觀音微環境存在一定的臭氧污染,近年呈逐步上升趨勢。
項目組認為高濕環境和顆粒物沉積是目前影響千手觀音造像保存的主要因素,千手觀音造像面臨顆粒物沉積、高鹽溶液腐蝕、微生物滋生等風險,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減少顆粒物在千手觀音造像表面的沉積,在高濕季節采取局部除濕、隔離等措施減少凝結水的産生。
供稿:環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