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bevictor伟德官网舉行清華環境論壇中美工程院院士專場報告

bevictor伟德官网2018年5月29日電(通訊員 高琰昕,高曉娟)5月29日上午,bevictor伟德官网舉辦清華環境論壇中美工程院院士專場報告。三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約翰·科瑞譚登(John. C. Crittenden)教授、邁克爾·霍夫曼(Michael R. Hoffmann)教授、梅納赫姆·埃利梅萊赫(Menachem Elimelech)教授分别作學術報告。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委員會主席餘剛教授主持論壇,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助理侯德義出席活動,近百名清華師生及環境領域專業人士參加活動。

清華環境論壇現場

John. C. Crittenden教授的報告

John. C. Crittenden教授作了題為《“巨型技術”:發展可持續城市基礎設施以解決十億噸級環境問題》(Gigatechnology: Developing Sustainable Urban Infrastructure to Solve Gigaton Problems)的學術報告。Crittenden教授指出,當前全球面臨碳、氮的大量排放和過度依賴不可再生材料等可持續發展問題,需要相應的工程技術來解決。他随後介紹了基礎設施生态學及其新特征。基礎設施生态學将城市作為一個能自适應的複雜生态系統,其特征包含了社交、經濟、環境以及建築方面的不同内容,是一個複合體系。為實現可持續的目标,Crittenden教授列舉了一些具體措施,如對分散熱力系統的熱損失捕集、雨水收集、屋頂綠化、提高可步行性等,并通過模型分析了可持續基礎建設設施的效益和與社會、經濟、資源之間的聯系。此外,他還展望了未來研究方向,如改進的分散式熱力采集系統、城市建築能量模型、超過50種技術形成的設計平台及其協同作用等,希望能使未來的城市變得更為宜居且可持續。

Michael R. Hoffmann教授的現場報告

Michael R. Hoffmann教授作了題為《原位清潔的衛生設施:太陽能廁所系統》(On-site Sanitation: The Caltech/Eco-San Solar Toilet Systems)的報告。很多發展中國家衛生設施嚴重不足,不利于健康且對水源産生污染。為此,其研究團隊開展了廁所改造研究,主要采用電化學方法對污水進行原位處理。原理上,在通電後,陰極的雙金屬多層電極和尿液中的氯離子反應産生氯自由基、氯分子、次氯酸等活性氯,可将排洩物中有機質、氨氮降解,同時在陽極有氫氣生成。在實驗室中,這套裝置可在3~4小時内完全處理污水,同時達到消毒的效果。此外,其研究團隊還進一步改進了電極材料,如采用TiO2納米管等,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成本。目前,根據這一原理建成的太陽能原位處理廁所已經在印度、中國、南非等多個國家應用,運行期間各項水質指标保持平穩,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技術。

Menachem Elimelech教授的現場報告

Menachem Elimelech教授作了題為《并非每一滴水都能喝:全球供水面臨的挑戰》(Nor Any Drop to Drink: The Global Challenge for Water Supply)的報告。針對水資源不足是全球問題,Elimelech教授提出兩點增加供水的方法——市政污水回用和海水淡化。在污水回用中,先進的膜分離技術起了關鍵作用,最重要的問題則在于讓公衆接受且信任處理後的水質。在海水淡化方面,主要采用反滲透技術,但也存在電能要求高、影響海洋生态等環境問題。該技術在以色列供水上已大量采用。由于這兩種供水措施都需要膜技術,具備高選擇性和低滲透性的膜材料是未來的研究方向。Elimelech教授特别舉例了其研究團隊基于水通道蛋白原理開發的新型脂質或嵌段共聚物雙層膜。這種無缺陷仿生膜對不同物質的滲透性和物質大小及溶解性有關。和傳統膜材料對比,仿生膜對海水的反滲透效果非常好,但對污水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開發水處理效果好的膜材料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餘剛教授向John. C. Crittenden教授贈送環境論壇紀念盤

餘剛教授向Michael R. Hoffmann教授贈送環境論壇紀念盤

餘剛教授向Menachem Elimelech教授贈送環境論壇紀念盤

每個報告結束後,現場聽衆都踴躍提問,與三位教授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共同合影,之後大家還分别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三位教授進一步讨論,現場氣氛熱烈。

現場合影

John. C. Crittenden教授是喬治亞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預防,物理化學處理過程,有機物在飽和與不飽和地下水中的運輸,固定床反應器和吸收器的建模,污水處理和水處理過程的建模。他被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認定為現代100位傑出化學工程師之一,于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Michael R. Hoffmann教授是加州理工學院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教授。他40多年來的研究跨越了化學、化學動力學、催化氧化和還原、光化學、光催化、納米技術、超聲化學、光電化學及環境水化學、微生物學等學科領域。他于1991年因其在環境化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而被授予洪堡獎(Alexander von Humboldt Award),并于2001年獲得美國化學學會環境科學與技術創新進展獎,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Hoffmann教授被Web of Science認為是世界上工程學界最高被引的研究人員之一。2011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Menachem Elimelech教授是耶魯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系教授。他的研究集中在用于可持續生産水和能源的反滲透工程、納米材料的環境應用和影響、用于海水淡化和水回用的膜分離技術,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水和衛生設施。他曾獲得2005年克拉克卓越水質研究獎(Clarke Prize),2008年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勞倫斯·希利爾(Lawrence K. Cecil)環境化學工程獎,2015年Eni環境保護獎和思蒙·佛利斯(Simon W. Freese)環境工程獎。Elimelech教授于20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供稿:環化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