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bevictor伟德官网發文揭示凝并去除效應在大氣強新粒子生成事件中的主導地位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11月24日電 近日,bevictor伟德官网大氣污染與控制教研所蔣靖坤教授研究組在歐洲地球科學學會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在線發表了題為《量化新粒子生成速率的新公式:重估凝并去除效應》(A new balance formula to estimate new particle formation rate: re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oagulation scavenging)和《氣溶膠表面積濃度:北京新粒子生成事件的主控因子》(Aerosol surface area concentration: a governing factor in new particle formation in Beijing)的研究論文,首次提出了适用于強新粒子生成事件中量化顆粒物生成速率的公式,并報道了顆粒物間的凝并去除效應在北京地區大氣新粒子生成事件中的主導地位。

在大氣中,氣态分子通過成核過程會生成高數量的二次顆粒物,而後通過冷凝過程生長至亞微米尺度,參與大氣物理化學反應,并作為雲凝結核影響全球氣候。顆粒物生成速率是表征上述新粒子生成事件的重要參數之一。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生蔡潤龍和蔣靖坤教授通過理論推導,提出了适用于高顆粒物濃度下高新粒子生成速率的量化公式。與已有歐美方法相比,新公式改進了對新粒子凝并損失的估算。分析大氣觀測結果表明,在以北京地區為代表的我國典型城市大氣環境的強新粒子生成事件中,新公式估算的新粒子的凝并去除速率占生成速率的50%至90%。應用歐美方法會因低估凝并去除效應而低估顆粒物生成速率。在大氣顆粒物表面積濃度較高時,新粒子生成事件因受到凝并去除效應的抑制而難以發生。

研究組進一步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鄭軍教授研究組合作,在北京聯合開展大氣外場觀測,研究結果表明大氣顆粒物表面積濃度可以有效預測北京地區的新粒子生成事件,說明凝并去除效應是北京地區新粒子生成事件的主控因子,這同歐美相關大氣站點的發現有顯著不同。上述研究成果強調了凝并去除效應在強新粒子生成事件中的主導地位,将有益于進一步認知我國典型城市大氣環境中二次新粒子生成現象的特征和機理。

用于推導新粒子生成速率公式的離散模式氣溶膠通用動力學方程示意

不同地區典型大氣環境中新粒子生成現象的主控因子

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分别為蔡潤龍和蔣靖坤。第二篇論文由蔡潤龍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生楊棟森擔任共同第一作者,蔣靖坤和鄭軍擔任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經費支持。

論文鍊接:
https://www.atmos-chem-phys.net/17/12659/2017/
https://www.atmos-chem-phys.net/17/12327/2017/

供稿:大氣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