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80期:消毒副産物的分析方法和毒理研究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10月12日電(通訊員 邱玉 童心)10月12日下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李杏放教授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80期,作了題為《消毒副産物的分析方法和毒理研究》(Analytical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飲用水安全教研所陳超副研究員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李杏放教授作報告 邱玉 攝

李杏放教授介紹,飲用水消毒副産物被認為和膀胱癌有一定的關聯性,目前已鑒别的消毒副産物僅占總體的小部分,還有超過70%的消毒副産物未被識别。李教授研究團隊的主要工作就是鑒别未知的消毒副産物。近年來,該團隊鑒别出一類新興消毒副産物——鹵代苯醌 (halobenzoquinones, HBQs),并使用針對性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SPE-HPLC-MS/MS)方法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發現,二氯苯醌(DCBQ)、二氯甲基苯醌(DCMBQ)、三氯苯醌(TCBQ)和二溴苯醌(DBBQ)四種HBQs在飲用水中檢出頻率較高且濃度較大。對遊泳池水的檢測分析也發現了高濃度的HBQs,其可能原因是尿液、汗水及洗滌劑中含HBQs的前體物,與泳池消毒劑反應生成HBQs。李教授還介紹了非特異性的消毒副産物分析方法,通過一級SPE小柱對水樣進行富集,再通過二級SPE小柱進行物質分離,之後通過高分辨HPLC-MS/MS确定污染物種類,該方法可用來篩查水中新型消毒副産物。李教授還介紹了其團隊在毒理學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顯示HBQs會産生活性氧,造成細胞DNA和蛋白質損傷。最後,李教授還和我們分享了她的一位學生對于遊泳池中尿液含量檢測方面的研究,方法新穎,結果可信且十分有趣。該研究在《環境科學和技術通訊》(ES&T letter)上發表後引發了科學界和公衆的廣泛關注,全文下載量過萬次,是該期刊最受關注的論文。在講座結束後,李教授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李杏放教授1994年獲得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環境/分析化學博士學位,随後在阿爾伯塔大學從事科研工作。李杏放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分析化學、環境分析化學、環境毒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新興飲用水消毒副産物的分析及其健康風險等研究領域獲得了傑出的成就。

供稿:院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