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學術沙龍第376期:全球汞循環的大氣和海洋模拟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10月13日電(通訊員 莊明浩)10月13日上午,美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張彥旭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76期,作了題為《全球汞循環:大氣和海洋模拟的啟發》(Global Mercury Cycle: Insights from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Modeling)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與控制教研所魯玺副教授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張彥旭博士重點介紹了人類活動對海水中汞含量的貢獻和近二十年來大氣環境中汞濃度的變化趨勢及原因。由于全球海洋汞模型的缺乏,海水中汞的來源及曆史人類活動對其擾動的影響尚不清晰。張彥旭博士研究組開發了首個全球海洋三維歸趨與輸送模型。基于環境介質中的汞觀測數據,定量評估了現行的曆史排放清單及自1450年以來人為排放的汞在海水中的積累。研究發現,先前的排放清單高估了曆史金銀開采活動導緻的汞排放,人類活動排放的汞貢獻了海水中汞總量的四分之一。張彥旭博士進一步介紹了河流排放、氣候變化及人為排放對這一趨勢的影響。研究發現,近20年人為活動的大氣汞排放約下降了30%。通過全球大氣輸送模型模拟,發現這一排放變化趨勢可以很好地解釋觀測濃度的變化。研究還發現,氣候變化很大程度上減緩了在北極地區大氣中汞濃度因中低緯度人為排放引起的下降趨勢。講座結束後,張彥旭博士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張彥旭博士主要從事全球環境汞循環、大氣化學模型及能源和貿易活動對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他于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學士學位,2010年和2013年分别獲得北京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學位,2013-20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張彥旭博士即将赴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任教。

供稿:大氣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