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法國水資源學院主席、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可持續發展特别顧問Brice Lalonde先生做客全球環境國際班高端訪談(GEP Top Talk),分享他對國際環境問題現狀及其解決方案的看法,并為同學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本次訪談活動由全球環境國際班同學主持,責任教授餘剛、項目主任魯玺、秘書趙倩參加了本次活動。
Brice Lalonde先生曾擔任法國環境部部長、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執行協調員(裡約+20),在2007-2010年期間擔任法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大使。他首先介紹了全球應對環境問題共同采取行動的曆程,傳達了他參與環境保護事業的動機:為了保護脆弱的地球。接着,通過自身的經曆和體會,他提出了當前國際環境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全球針對各種污染物制訂了不同的公約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一方面無法全面覆蓋所有污染物,另一方面各個公約各自為政,缺乏統籌管理;二是加入國際組織的國家數量有限,對于非成員國家号召力不足,同時由于世界處于無政府狀态,其對于成員國家的約束力也是有限的。令他比較滿意的是,現在提出了例如MDGs(千年發展目标)、SDGs(可持續發展目标)等需要全人類共同實現的目标,并号召人類共同采取行動。相較于傳統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形式,這種治理模式不需要各國政府的同意和共識,而談判過程中存在的難點之一就是國家隻關注自己的利益而不關注全球的共同利益和後代的利益。基于以上的分析,他提出了兩個舉措,一是增加公約或者國際組織建言獻策的權力,使其對國家的行為有一定的影響力,二是當前各國的環保部長在談判時還是會關注本國的國家利益,建議設立全球環境事務部長代表全球環境利益進行協商,這也是讓在座同學耳目一新的提議。
在與Brice Lalonde先生的互動環節中,同學們就全球環境治理以及個人未來發展兩個方向進行了提問。國際班同學提出:“全球水資源問題相比氣候變化等問題更具有區域性的特點,如何運行和管理相關的國際組織?”Lalonde先生認為,全球水環境管理與水中化學品的管理密不可分,而對于化學品污染的管理可以通過對化學品的生産和市場的管制以及擴大公衆參與的方式來實現。另一方面,他也就《巴黎協定》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巴黎協定》的成功之處是讓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可以參與進來,但當前的INDCs(國家自主貢獻)的制定需要更加的透明和标準化(如确定起始年限以便比較國家間的努力)。而對于同學們未來的發展,他認為同學們可以将環境關注融入到各個工作領域,從而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同學們要懷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可以感化更多的人加入到環境事業中來。同時他也認為,全球環境管理需要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
最後,項目主任魯玺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表達了對設立全球環境事務部長提議的興趣,并強調了同學們要對環保事業有着堅定的理想和與信念。
通過與Brice Lalonde先生的交流,全球環境國際班的同學們感到受益匪淺,更加深刻了解了當前全球環境治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體會到自己肩負的作為全球環境人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