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09月25日電(通訊員 王彤)9月25日下午,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餘莎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75期,作了題為《GCAM-China: A tool for Provincial-Level Energy and Emissions Projection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助理教授邢佳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餘莎主要介紹了其團隊在GCAM-China模型開發和應用方面的工作。餘莎首先介紹了六種高分辨率IAM模型的特點及其相互間的差異,随後着重介紹了GCAM模型的模塊組成以及模塊間的連接方式。GCAM模型作為IAM模型的一種,将經濟、能源、土地利用、水系統和氣候等模塊連接起來,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對社會發展、能源結構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GCAM模型在國家内部進行區域尺度劃分,能夠很好地體現各地區的差異性。GCAM-China模型針對中國31個省進行了區域細化,其中能源供給部門及建築、交通、工業等能源終端需求部門已做到了分省尺度。在講座結束後,餘莎老師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同學們收獲頗豐。
餘莎作報告 王彤 攝
餘莎目前在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工作,是基于全球綜合評估模型系統框架下的中國分省尺度能源系統模型(GCAM-China)開發團隊的負責人。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及全球能源和氣候變化減緩政策問題、二氧化碳排放情景和減排途徑、低碳和可持續能源政策等。
供稿:院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