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9月8日電??(通訊員 劉開雲)9月4日上午,加拿大環境部高級研究員張雷鳴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69期,作了題為《大氣污染物清除過程的模拟研究》(Modeling Atmospheric Removal Proces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王書肖教授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張雷鳴博士重點介紹了他在大氣污染物幹濕沉降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大氣中的氣态或顆粒态污染物可被地表物體表面(樹冠層、土壤、水、雪、冰等)吸附或吸收,進而從大氣中清除的過程為幹沉降;若污染物在大氣中先形成水汽凝結體,進而經過降雨或降雪等過程沉降到地球表面則為濕沉降。幹濕沉降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清除途徑,控制着污染物的大氣停留時間以及對各種生态系統的輸入。在大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幹沉降和濕沉降同樣重要。張雷鳴博士課題組改進了森林樹冠的梯度法通量估算模式,通過模拟得出:在北美農村或偏遠地區,植被表面的大氣汞幹沉降通量以葉片吸收元素态汞的過程為主,而在之前的研究中這一現象卻經常被忽略;若北美地區人為源大氣汞排放量繼續下降,這一趨勢将會更加普遍;除一半站點僅在夏季幾個月中出現淨幹沉降通量較低以外,其餘站點和季節中,淨幹沉降通量在大氣-界面的通量交換中占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在講座結束後,張雷鳴博士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張雷鳴博士目前作為高級研究員任職于加拿大環境部,兼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和約克大學 (York University) 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源彙、傳輸和物理化學過程分析,以及空氣質量模式的建立等相關研究。張雷鳴博士2005年在加拿大約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随後被加拿大環境部聘為研究員,2016年聘為高級研究員。
供稿:院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