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71期:朊病毒的環境污染與疾病傳播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09月8日電(通訊員 邱玉)9月7日下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Joel Pedersen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71期,作了題為《朊病毒的環境污染與疾病傳播》(Prions: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disease transmission)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飲用水安全教研所陳超副研究員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Joel Pedersen教授所在研究團隊以倉鼠為研究對象,提取其腦組織制備朊病毒,并研究其帶電性質、對土壤礦物顆粒的附着能力等。他發現,朊病毒帶負電荷,所以由于靜電作用,朊病毒可以附着在大部分礦物質表面(Al2O3,SiO2)和天然有機物(腐殖酸)上。朊病毒與Mte結合穩定,與黏土顆粒結合可以加強口腔疾病的傳播。因此,污染土壤可以傳播疾病,且朊病毒可在土壤中穩定存在至少29個月。Joel Pedersen教授還介紹了朊病毒的檢測方法,以及在化學試劑消毒、氧化劑氧化、生物降解和加熱等條件下,探究朊病毒的滅活條件。結果顯示,朊病毒對溫度耐受力很高,煮沸不會使其失活;HSO5-(+Co2+)可滅活朊病毒。除此之外,Joel Pedersen教授還介紹了朊病毒在動物和植物體内的聚集作用,以及被感染CWD(慢性消瘦病)的駝鹿、其屍體及排洩物中的朊病毒暴露風險問題。在講座結束後,Joel Pedersen教授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Joel Pedersen教授作報告

Joel Pedersen教授2001年12月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随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從事研究助理教授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從事朊病毒的環境傳播、生物分子和納米粒子的相互作用、藥物的環境行為以及深度處理等方面研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