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55期:異戊二烯和單萜烯生成的天然源大氣氣溶膠的分子特征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06月21日電(通訊員 楊碩)6月21日上午,比利時安特惠普大學藥學院Magda Claeys教授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55期,作了題為《異戊二烯和單萜烯生成的天然源大氣氣溶膠的分子表征》(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Biogenic Atmospheric Aerosols from Isoprene and Monoterpene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bevictor伟德官网實驗教學中心段鳳魁博士主持,20餘名師生參會。

報告中,Magda Claeys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天然揮發性有機物(BVOCs)在全球的排放總量及其來源組成,并對BVOCs的測量儀器、分析方法和程序進行了詳細介紹。由于有機氣溶膠化學組成及生成途徑的複雜性,大氣化學領域對于生物源二次有機氣溶膠(SOA)的研究工作推進十分困難。Magda Claeys教授以南美亞馬遜叢林的觀測結果為例,選取異戊二烯和α-派烯兩種在天然大氣中含量豐富的揮發性有機物,詳細闡述其參與大氣氧化反應生成SOA的反應路徑,包括OH自由基氧化、臭氧氧化和NO3自由基氧化等,并将外場觀測和煙霧箱實驗結果相結合,解析出異戊二烯和α-派烯分别通過光化學氧化和臭氧氧化參與大氣化學氣相過程的産物。

Magda Claeys教授目光敏銳,開拓了SOA研究方向。通過2004年在巴西Amazonia雨林科學考察的驚人發現,她引領了大氣研究的嶄新領域。這一發現發表于2004年《Science》期刊,被視為大氣有機化學領域裡程碑式的工作,引發了後續一系列對于SOA生成機制的研究。到目前為止,她在大氣氣溶膠新型标志物的探索上也取得了較多成果,特别是生物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氧化産物。這些令人矚目的成果體現在其諸多高水平的發表物上,Claeys教授迄今已發表超過260篇文章,H因子指數(H-index)達53。Atmospheric Environment期刊在2016年出版第130卷專刊,向Magda Claeys教授緻敬。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