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343期:細胞-分子相互作用:新生物技術揭示污染物的歸宿及其對生态系統的影響

bevictor伟德官网2017年05月25日電(通訊員 劉波)5月19日上午,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助理教授張大奕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43期,作了題為《細胞-分子相互作用:新生物技術揭示污染物的歸宿及其對生态系統的影響》(Cell-Molecule interaction:New biotechnical tool for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s and fates of contaminant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土壤和地下水教研所李廣賀教授主持,2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張大奕博士重點介紹了他利用新生物技術在細胞-分子相互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工作和成果。通過開發磁性納米材料分離技術,實現了複雜環境介質中活體功能微生物的分離;利用生物光譜學技術診斷細胞-分子相互作用,直接觀測到了微生物單細胞對烷烴分子的化學趨向性和富集現象,并以此為基礎,開發了微生物抗生素抗性表達表征技術,建立了抗性表達指紋圖譜庫,實現微生物群落抗生素抗性表達的定量和動态檢測;基于對基因調控表達的數學模拟和深入研究,構建了多種全細胞生物傳感器,可用于環境樣品中烷烴和多環芳烴等污染物的檢測;将磁性納米材料與生物傳感器細胞結合,研發了磁性自動全細胞監測儀;将生物傳感器與微萃取技術結合,使用負載生物傳感器實現長期連續在線的烷烴濃度監測,實現環境污染物的在線預警。張大奕博士還介紹了未來研究的設想,拟以環境功能微生物為研究對象,生物光譜學為手段,原位生物學過程為基礎,從不可培養環境功能微生物基因資源中,發掘新型抗生素抗性和毒性響應基因,揭示抗生素水平基因轉移機理和制備新型生物傳感器。講座結束後,張大奕博士與在場的師生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張大奕博士2009年獲得bevictor伟德官网環境工程博士學位,2009-2013年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黃巍副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以及助理研究員的科研工作,目前主要從事環境微生物學及環境生物技術研發。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