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地學系、bevictor伟德官网發文揭示國際貿易中隐含的PM2.5污染健康影響

清華新聞網3月30日電 3月30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地球系統科學系(以下簡稱“地學系”)張強教授課題組、bevictor伟德官网賀克斌院士課題組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林金泰課題組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題為《全球大氣污染輸送和國際貿易的跨界健康影響》(“Transboundary health impacts of transported global air poll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論文,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貿易活動中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的健康影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與PM2.5相關的室外空氣污染導緻全球每年300多萬人過早死亡。PM2.5污染的産生與各類商品在生産和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密切相關。傳統上認為污染物排放主要影響本地區空氣質量,隻有一部分排放會通過長距離大氣輸送對下遊地區造成影響。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國際貿易的存在,商品生産過程從最終消費地區轉移到生産地區,與商品生産相關的污染物排放也随之發生轉移,從而改變了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時空分布特征,并進一步對各地區的空氣質量和人群健康産生影響。

由bevictor伟德官网和北京大學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自2012年開始研究消費及貿易相關的空氣污染問題,先後完成了中國貿易相關大氣污染物排放、中國出口貿易隐含空氣污染及健康影響、國際貿易對全球氣溶膠輻射強迫影響等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大氣化學與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本次在《自然》雜志發表的研究将全球劃分為十三個區域,通過耦合排放清單模型、投入産出模型、大氣化學模型和健康效應模型,首次定量揭示了全球多邊貿易引起的PM2.5跨界污染及其健康影響。研究發現,與國際貿易相關的PM2.5跨界污染水平要遠高于與長距離大氣輸送相關的跨界污染水平。國際貿易隐含的PM2.5跨界污染在2007年造成全球約76萬人過早死亡,約占全球由于PM2.5污染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的22%。同時,國際貿易使中國、印度、東南亞和東歐等地區的PM2.5污染暴露和過早死亡人數增加,而美國、西歐、日本等地區的過早死亡人數減少,表明污染通過國際貿易從發達地區轉移到了欠發達地區。

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已成為一個全球問題。國際貿易引起的污染跨界轉移本質上反映了不同地區産業結構水平的差異。發展中國家應當加速産業結構調整,淘汰低端落後産能,在提升自身在全球産業鍊中地位的同時減少本地排放;國際社會應當提倡可持續消費,并通過建立相關合作機制促進技術轉移,從而降低貿易中隐含的污染水平,推動空氣污染全球治理。

張強教授、賀克斌院士、北京大學長聘副教授林金泰和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副教授史蒂文·戴維斯(Steven Davis)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張強教授及其研究組博士後江旭佳和博士生四年級學生同丹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的支持。

論文鍊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3/n7647/full/nature21712.html

相關鍊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5/1736.short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03959t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06121s

http://www.atmos-chem-phys.net/15/5443/2015/

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9/n10/abs/ngeo2798.html

http://www.atmos-chem-phys-discuss.net/acp-2017-26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