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6年10月19日電(通訊員 梁承月)10月17日下午,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黃巧雲教授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315期,作了題為《土壤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環境效應》(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Minerals & Organic Matter &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Effect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生态學教研所楊雲鋒主持,40餘名來自bevictor伟德官网和中科院植物所等單位的師生聽取了報告。
![315.jpg](/__local/5/5D/71/BB5371E30F062EF9DA45F8E0939_A314F382_BC79.jpg?e=.jpg)
黃巧雲教授作報告 金欣欣 攝
黃巧雲教授重點介紹了他在土壤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土壤是由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等各種生物與非生物組分構成的有生命特征的多相複雜體系,細菌主要吸附于土壤粘土礦物表面,其對針鐵礦的吸附作用最強,而土壤中的有機酸配體會抑制這一過程。除此之外蒙脫石、高嶺石和針鐵礦還會對細菌的代謝活性産生影響,吸附在土壤礦物表面的DNA相對難于降解,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傅裡葉紅外光譜儀(FTIR)、同步輻射等技術可以探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黃巧雲發現蒙脫石與高嶺石主要通過形成氫鍵與蛋白和糖類結合,針鐵礦則與DNA形成Fe-P-O雙齒配位。此外,蒙脫石與細菌複合體能吸附更多的重金屬Cd,這很可能是因為重金屬Cd在細菌與蒙脫石之間形成了橋接,而重金屬Cd在針鐵礦與細菌的複合體表面的吸附則相對較少。黃教授提出微生物在礦物、土壤團聚體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機制,污染物的歸趨轉化,土壤實驗模拟模型的構建和優化等是未來這一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巧雲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兼任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土壤學會土壤化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土壤學聯合會土壤界面專業委員會副主席。任Scientific Reports、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Applied Soil Ecology、Geomicrobiology Journal、土壤學報等SCI期刊編委。發表SCI論文110篇,主編專著及教材4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4項。主要研究領域為土壤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及重金屬污染土壤修複。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