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6年7月19日電(通訊員 劉歡)7月18日,bevictor伟德官网青年教師劉歡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在《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以長文(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線發表題為《東亞地區遠洋船舶排放的健康和氣候影響》(Health and climate impacts of ocean-going vessels in East Asia)的研究論文。全球多個中英文學術媒體報道了這項研究。
海運是全球經濟的基石,東亞地區是全球海運最繁忙、增速最快的區域。傳統基于燃油法的研究認為,這一地區的污染物排放約占全球海運排放的4-7%。但是,已有研究發現,我國沿海城市的細顆粒物(PM2.5)模拟在高濃度時段長期嚴重低估,可能原因之一是缺乏準确的海源污染物排放清單。近年來全球相關研究者力圖從燃料油消耗角度核算全球海運排放,或是基于港口簽證數據核算港口船舶排放,但一直很難在東亞區域尺度獲得突破。基于我校賀克斌院士領導的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研究團隊在排放領域長期工作積累,該研究與美國杜克大學合作,使用了衛星和岸邊基站數據對近19000個遠洋船舶的觀察來追蹤東亞和周邊的航運活動,結合本地化的船舶技術數據,首次在東亞區域尺度上使用動力法逐船模拟排放,建立了遠洋船舶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圖1)。
![z1.jpg](/__local/E/09/AB/98F1ACD4B3AF249FCF3DEB65059_87F35E77_8C7E.jpg?e=.jpg)
東亞地區遠洋船舶的污染物排放清單(以CO2為例)
研究發現,自2005年以來,東亞海上船舶交通增加了一倍以上,在2013年,來自東亞的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海運排放量的16%。海運帶來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大約14500至37500人的過早死亡,并且給氣候系統帶來了短期和長期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控制船舶排放不僅對應對氣候變化重要,也對減少貿易對于當地人群的健康影響有意義。鑒于很多參與東亞海運貿易的船舶的注冊地區并非東亞,研究者呼籲全球聯合應對,減少海上貿易的排放影響。
![z2.png](/__local/8/0F/26/A91C5440B292F7572CA3FBB82EC_B37388C8_16276.png?e=.png)
東亞船舶排放導緻的過早死亡人數(每0.5度網格)
Nature Climate Change特邀新聞與觀點文章,對該研究進行進一步的報道。該領域頂級科學家詹姆斯·科貝特(James Corbett)教授指出:“研究者采用的最先進的方法,加上高質量的整合了衛星與地面觀測的航運活動,對近來的全球船舶排放研究方法有重要的貢獻,與歐洲區域的研究共同改進了全球航運健康風險評估。”
劉歡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和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賀克斌院士和美國杜克大學的德魯·申德爾(Drew Shindell)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後付明亮、碩士研究生金欣欣和商轶分别是第二、第三和第四作者。
劉歡副教授于2010年引進到bevictor伟德官网,主要從事移動源排放與區域大氣污染方面的研究,是大氣複合污染來源與控制研究團隊骨幹成員。本研究項目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nature.com/articles/doi:10.1038/nclimate3083
供稿:大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