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244期探讨含碘消毒副産物形成機理的研究

bevictor伟德官网2015年9月11日電(通訊員 王絲可)9月11日下午,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格雷戈裡·柯辛(Gregory V. Korshin)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244期,作了題為《環境系統中的三元鹵化反應模型在含碘消毒副産物形成中的應用》(Ternary Halogenation in Environmental Systems: Applications to Formation of Iodine-Containing Disinfection By-Products)的學術報告。bevictor伟德官网飲用水安全教研所王小毛副教授主持了此次沙龍,4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報告中,柯辛教授指出,目前人們已知的消毒副産物種類僅是冰山一角。他首先介紹了在氯胺消毒過程中會形成含碘的消毒副産物,在氯、溴、碘三種鹵代物中,含碘的消毒副産物毒性最大。柯辛教授希望建立一個機理模型能表達不同pH值、不同鹵素離子濃度下,三鹵甲烷的形成速度和種類分布。通過該模型,鹵代消毒副産物能夠被監測和量化。柯辛教授分别提出了單種鹵素形成機理模型、含有碘/氯或碘/溴兩種鹵素的二元模型和含碘、氯、溴三種鹵素的三元模型,每個模型中的待确定參數可通過最優化方法确定。柯辛教授利用與實驗結果進行拟合得出了碘/氯和碘/溴二元模型的相關參數,證明建立的二元模型拟合程度較高。最重要的是通過模型數據,證明了次碘酸的氧化速率最快,最易與天然有機物發生反應生成碘代消毒副産物。

柯辛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飲用水處理技術、新興污染物、重金屬溶出和釋放等。是Water Research 期刊編輯和編委會成員。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