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11月28日電(通訊員 劉曉霏)11月28日下午,芬蘭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馬克庫•庫馬拉(Markku Kulmala)教授應邀作客清華環境論壇68講,在環境節能樓做了題為《大氣氣溶膠:從分子簇到空氣質量和全球氣候》(Atmospheric Aerosols: from Molecular Clusters to Air Quality and Global Climate)的學術報告。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王書肖教授主持本次論壇,60餘名師生聽取報告。
![](/__local/A/69/8F/6C6D2851BC2384CC9765BFDB755_5276513B_F43D.jpg?e=.jpg)
圖為馬克庫·庫馬拉教授作報告 高曉娟 攝
庫馬拉教授在報告中提到,對中國而言,需要采用綜合治理的方法來應對大氣污染,這包括長期綜合監測、深入分析和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決策。盡管綜合整體治理方案在初期的成果并不明顯,但從長遠角度看是最有利于大氣污染治理的。庫馬拉教授給出的建議是針對大氣污染治理建立聯合創新研究中心。庫馬拉教授介紹了其團隊對森林生态系統的長期綜合監測,分析了在中國測得的臭氧和PM2.5數據,并介紹分子簇形成的關鍵過程。同時,他提到空氣污染與氣候會相互影響,并列舉了對氣候變暖有加劇作用的氣溶膠粒子類型。
![](/__local/1/50/B9/F40D69B0A94949509D4250CD8F5_C7BD6199_1778E.jpg?e=.jpg)
圖為現場同學提問 高曉娟 攝
在報告中,庫馬拉教授還分享了他個人的科學研究經驗——建立好的開端,面對更大的挑戰。在提問環節,庫馬拉教授提到大氣中的很多化合物與空氣質量的關系尚未可知,鼓勵相關領域的年輕人做更多的嘗試。
庫馬拉教授是芬蘭科學院院士、創新中心主任、赫爾辛基大學氣溶膠和大氣物理研究所主任。他發表SCI 論文500多篇, 其中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數十篇,引用次數超過1萬次,是目前氣溶膠領域引用最高的科學家,曾獲得國際氣溶膠學屆最高獎福斯紀念獎(Fuchs Memorial Award)。
供稿:研團新聞中心 編輯:高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