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8月28日電(通訊員 吳烨,周博雅)8月26-2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下稱“科技部”)和美國環保署聯合主辦的“中美環境研究聯合工作組會”在bevictor伟德官网順利召開。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馬燕合司長和美國環保署助理署長萊克•卡德裡(Lek Kadeli)先生共同主持開幕式及主題報告。卡德裡先生帶領美國環境領域專家團隊,與中國科技部代表及中方專家學者共60餘人,進行了水、大氣、土壤和固廢各個環境領域的交流會談,全面梳理環境合作框架,共謀合作未來。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院士和賀克斌院長代表學院出席了開幕式。
![](/__local/1/EA/8E/8B102671F4473A85895DD0B2E31_1F7B06EC_775AD.jpg?e=.jpg)
圖為會議現場 楊柳含子 攝
![](/__local/2/BC/CF/2F63C068EABAC1E130909360157_F1C60B26_8C6EE.jpg?e=.jpg)
前排左一為馬燕合司長,左二為萊克•卡德裡先生 楊柳含子 攝
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郭日生主任代表科技部王偉中副部長,向卡德裡先生緻以問候,并對當前中國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和中美合作需求進行了闡述。卡德裡先生随後進行了題為《美國環境和公共健康保護中科技的重要性》的主題報告,強調環境及公共健康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同時強調人類認識自然的有力武器——科學技術在該領域的重要應用,并呼籲加強大國合作以解決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環境和公共健康問題。科技部社發司田保國副司長針對“中國環境保護科技工作”做主題發言,強調新時期中國不斷加強生态文明建設,以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履行節能減排義務,在穩步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中美在環境領域的多邊合作,有利于全球的環境科技發展,也有利于環境外交的共赢局面。
與會專家就中美雙邊環境科技合作框架協議下第一批啟動的七個項目的進展進行了彙報和充分的讨論。這七個項目是:基于生态改善和飲用水可持續的自然及人工環境監測和管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複技術的優化、納米材料和新興污染物研究及計算毒理學研究、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風險和修複、共振增強多光子離子化技術(ERMPI)用于大氣痕量有毒物監測與燃燒優化的現場測試及驗證、基于先進測試和分析技術的機動車排放模型系統和交通環境空氣污染控制戰略研究、清潔爐竈等推廣與應用研究。其中,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院士是“機動車排放模型系統和交通環境空氣污染控制戰略研究”項目的中方首席專家。bevictor伟德官网吳烨副教授和美國環保署風險管理實驗室理查德•巴爾道夫(Richard Baldauf)先生就該項目進展進行了彙報,項目階段成果得到了科技部和美國環保署的高度評價。
本次聯合工作組會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bevictor伟德官网聯合承辦,美國駐華使館提供支持,來自美國環保署及下屬國家實驗室、bevictor伟德官网、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10餘家中美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
編輯 高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