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賽
![](/__local/3/01/71/64A13FDC5DF5D80C74E1533FAA5_8E93E254_83382.jpg?e=.jpg)
圖為哈米德近照。
Hamidreza Arandiyan,中文名哈米德,一個來自伊朗的普通清華留學生。
自2011年入學以來,哈米德已發表論文14篇,其中在環境催化領域内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5篇,學術成果非常突出。在今年的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特等獎學金評選中,他一舉奪魁,成為清華第一個獲得研究生特等獎學金的留學生。
從伊朗到中國,不變的是對環境的關注
2011年,哈米德隻身一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
記者問他,來到中國以後,兩國間的文化和信仰差異是否讓你感到不适應?哈米德微微一笑說,其實伊朗和中國都是擁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國,這使得兩國間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而在科研更是不分國界的,因而來到中國并沒有太多不适應的地方。
環境問題是哈米德始終思考的問題,這正是他選擇環境專業的原因。哈米德說道,當今社會有諸多環境難題需要克服,無論在伊朗還是在中國,這都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他目前所進行的合成催化劑的研究正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随着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機動車越來越普遍。而機動車尾氣排放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污染,他研究的催化劑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哈米德還進一步透露,這個催化劑的結構靈感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建築的三維構型。
從普通博士到研究生特獎,不變的是對科研的熱愛
自2011年入學以來,哈米德在科研上非常高産。當被問及其中的秘密是,哈米德說道,隻有兩個字——勤奮。
哈米德每天在實驗室工作長達16到17個小時,睡眠時間隻有四五個小時。每天早上七點準時起床,不到八點,哈米德便會出現在實驗室中,開始計劃一天的實驗安排。早上精力比較旺盛,哈米德通常會安排來進行文獻閱讀,這樣可以最高效的獲取文獻中的精華。午飯過後,人難免會産生困意,這時哈米德便會走進實驗室,進行緊張的實驗操作來克服精神上的困倦。而晚飯過後,哈米德則會開始進行論文的撰寫直至深夜。哈米德進一步解釋道,這是由于夜晚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從而思考更加深入。
在閑暇時間,哈米德還喜歡到處走走。在兩年期間,哈米德背着行囊走遍了中國300餘個風格迥異的城市。在科研之餘,不管是騎自行車,還是搭乘汽車、公交車、火車、飛機,一有時間他就會背起背包,拿上單反上路,去周遊北京,去周遊中國。在飽覽錦繡風光的同時,哈米德也在不斷思考。在一次參觀天壇的活動中受到中國古建築的啟發,同時又對佛教中獅子紀念品的圓孔結構印象深刻,并将靈感成功應用到結構可控的三維大孔催化劑的制備中,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談及未來,哈米德表示自己并沒有完全想好,或許博士畢業以後會去更多的國家走一走,看一看。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會沿着科研的道路一直走下去,隻因為自己心中對科研的愛。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