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樹一,邴君妍
2013年7月24日到8月5日,我們清源協會聯合bevictor伟德官网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甯夏大學研究生共16人組成清源實踐支隊,前往甯夏鹽池縣麻黃山鄉進行生物慢濾池建造技術指導培訓工作,此次共建造生物慢濾池1300個,覆蓋整個麻黃山鄉地區。
來到麻黃山之前,我們大多數對陝甘甯交界處山區的印象隻有兩個字:“缺水”,然而走訪過程中的見聞着實令我們驚訝,開始意識到這裡的問題遠遠不止缺水這麼簡單。我們所見的許多水窖,已經快要見底,水裡還有灰塵、落葉甚至線蟲,更有一家儲水缸中的水渾濁到更像是泥漿,許多農民們還在使用盛過汽油柴油的塑料桶儲水。
![](/__local/7/8A/A4/74A74B2B1A46490587A18A8F4BE_0B118A8A_729C9.jpg?e=.jpg)
圖為甯夏麻黃山鄉。 楊璐馨 攝
清源協會在麻黃山鄉普及生物慢濾池的使用已經是第三次了,10天的行程,從調研生物慢濾池的使用者開始,到實際走訪了解問題,如桶的破損,裝置漏水等,讓我們對當地農村的現狀有了深入的洞悉,獲益匪淺,并對我們的的設備進行了升級改造。針對桶破裂漏水,我們更換更厚的桶,并對所有的桶與管的連接處内外都增加了墊圈,還加塗了一圈玻璃膠。
在調研過程中,很多農民們都說起去年清源協會來麻黃山的事,這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農民大多沒有接受高中以上的教育,我們就拉家常一般的把問題慢慢念出來;不會說方言,因此一個問題通常要用更多的話來解釋;當問到農業用水、家庭用水的時候,我們的交談好像變成了村民們的“訴苦大會”:沒有灌溉水的甯南邊緣,無論是農業還是飲用都完全依靠雨水,抗旱的馬鈴薯、荞麥是這裡的主要種植作物。雨水少的年份,大家隻能外出打工。
![](/__local/6/A3/96/2CB90B76F24B3146D48403E45CA_A791FBA1_590DF.jpg?e=.jpg)
圖為實踐支隊成員在麻黃山鄉調研。 楊璐馨 攝
1300個桶和沙石運到之後,我們在麻黃山小學的操場上開始了生物慢濾池材料的發放工作。根據第一天工作總結,大家一緻同意采用流水作業的方式進行這一步驟:控制進入操場的路線,在入口處填寫材料領取單,第一站接受培訓,第二站領取沙子,第三站領取石頭,第四站領桶,第五站接受檢查帶走的所有原料,每一站都有支隊成員負責監督。
![](/__local/D/82/56/0CED628A438D9DD8178C7F53424_5A706571_78FC7.jpg?e=.jpg)
圖為隊員商讨培訓方案。 楊璐馨 攝
![](/__local/9/4B/1E/14354D6938B0FFC49C15D076ECD_7DAA5E77_83F58.jpg?e=.jpg)
圖為隊員幫助農民在水桶外邊噴漆。 楊璐馨 攝
![](/__local/5/83/F5/625941B2DDE7EA1C37D472B180F_3C19C46C_751AA.jpg?e=.jpg)
圖為待發放的1300個慢濾池。 楊璐馨 攝
![](/__local/D/06/10/C34E7CCD4AD0D19CF515D863CF4_76C604C2_7C146.jpg?e=.jpg)
圖為農戶領取濾池材料。 楊璐馨 攝
![](/__local/F/4F/CD/72315AF8A5FC3E4BA779DE30E19_F48F7716_72822.jpg?e=.jpg)
圖為清源實踐支隊合影。 楊璐馨 攝
最後一天下鄉,我們分小組進入已領材料的農戶家中,查看生物慢濾池的安裝情況。由于時間倉促,多數農戶還未安裝,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已經安裝的用戶出水效果非常好。這也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的培訓工作做得并不徹底到位,農戶們即使已經安裝好了慢濾池,但對于正确安裝和維護濾池的掌握還不充分。不過這也為我們下一步進行更大範圍的推廣積累了經驗。
這次實踐加深了我們對中國部分農村缺水問題的認識,也讓大家體會到了利用專業知識服務大衆的快樂,提高了團隊溝通合作的能力。相信在今後的項目推廣工作中,我們會做的更好,走的更遠。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