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bevictor伟德官网9月2日電 (通訊員 劉文靜) 8月30日下午,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李俊華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150期,作題為《環境催化在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段雷主持,4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報告中,李俊華教授梳理了全球自1900年以來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最嚴峻的環境問題,并介紹了我國大氣污染的現狀。以北京為例,PM 2.5中70%都為對人體危害更為嚴重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鹽、硝酸鹽、有機碳和元素碳。因此,未來十年内,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同時,也會面臨更大的環境壓力,因此對于一次污染物,如SO 2、NOx、VOCs等的控制是必須且迫切的。
針對NOx的減排和控制,李俊華教授介紹了目前最為有效的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方法。他表示,我國NOx來源包括以燃煤電廠煙氣為代表的固定源,和以機動車尾氣為代表的移動源, NH3-SCR技術是應對越來越嚴格的排放标準的主流技術。他還介紹了所在課題組在高性能的環境催化設計體系和更好的催化劑适應性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發現可以用稀土元素铈(Ce)來提高催化劑抗中毒能力并拓寬溫度窗口,通過鎢(W)來調變催化劑酸性,通過摻入SiO2來提高複合載體穩定性,通過熱水洗或酸洗實現再生。此外,李教授重點介紹了基于反應動力學和反應熱力學的反應機理研究,從而優化催化劑設計,包括通過原位紅外和原位拉曼分析活性物種的在線位,并發現了雙活性中心的反應機理;通過分子軌道學研究探究催化劑失活機制和表面氧化還原反應機理;通過催化劑成型技術提高抗壓強度和脫氮效率等。
基于上述電廠煙氣脫硝方面的研究,李教授介紹了機動車尾氣的NOx/PM後處理技術,指出傳統的釩-鎢-钛催化劑存在的不足,概述了基于催化劑表征學和原位譜學對于催化劑的改進,如目前已在國外商業化的Cu-CHA分子篩催化劑和仍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的Fe-Beta鐵系催化劑。
最後,李俊華教授還與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心得。他表示,很多時候換個角度看問題會有很不一樣的視角和收獲,希望大家在科研過程中秉持踏實、認真、嚴謹的科研态度。對師生們提出的問題,如貴金屬催化劑與其他催化劑相比的應用優缺點等,他逐一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解答。
李俊華,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中國能源學會理事,環境科學學會大氣分會理事,大氣化學委員會委員;J. Environ. Sci.(《環境科學與工程》)和Front. Environ. Sci. Eng.(《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編委;長期緻力于大氣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在脫硝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SCI論文80餘篇,被引1000餘次,授權發明專利14項;曾先後獲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新人獎、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榮譽。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