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清華環境論壇第43講聚焦香港特區從科研到決策的實踐

清華bevictor伟德官网3月28日電 (通訊員 張玲)3月27日上午,清華環境論壇第43講在中意環境節能樓122室舉行。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女士做客本期論壇,并主講了題為《從科研到決策:香港特區的實踐》的學術報告。bevictor伟德官网約60名師生聽取了此次報告。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主持本期論壇。

圖為陸恭蕙女士。張玲攝

陸恭蕙女士從香港面臨的空氣污染問題講起。她說,香港由于地域原因,人口密度很大,空氣污染的問題也很突出。環境問題需要與人體健康聯系起來,政府決策的出發點也要考慮包括人體健康。從科學角度認識香港附近大氣區域的空氣污染特性,是政府決策者做好決策的關鍵。香港地區面臨着大氣區域的挑戰,67%的大氣排放源并未來源于香港。故此,香港與廣東、澳門等附近區域加強了合作,建立了空氣監測網絡,也與國内各地大氣方面的專家深入合作,共享科研知識。目前,廣東省内的許多香港商人也積極參與企業減排,充分體現了香港積極參與地區合作并分享經驗的舉動。

随後,陸恭蕙女士進一步介紹了香港政府處理本地污染的經驗,包括控制污染源,加強政府内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合作以及香港與其他地區的合作。香港地區政府一直緻力于實現如何從科學過渡到實際決策。在科學了解地區污染特性後,政府部門才能明智的決策。因此,與環境方面的專家合作是作決策之前的重要步驟。目前,香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為船舶而非燃煤電廠。在科學認識船舶污染的嚴重性後,地區政府做出了相應的控制策略,如過往船舶換用幹淨的燃油等。

陸恭蕙女士指出,香港在空氣污染上所做的科研和決策,将對國家空氣污染減排做出貢獻。目前,香港已對珠三角地區船隻排放清單和減排估算進行了研究,并将環境問題與城市規劃結合起來,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

圖為論壇現場。張玲攝

報告後,現場師生紛紛提問,就跨區域環境污染的政策如何建立,香港地區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公衆如何參與以及香港發電廠的減排措施如何實現等問題,與陸恭蕙女士進行了深入交流。

陸恭蕙女士自1980年以來,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曾創辦或服務于多個香港及海外非政府組織,關注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及設計,以及平等機會等課題。在2012年9月加入香港特區政府之前,一直在非盈利智囊組織思彙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擔任行政總監一職。在2000年成立思彙之前,她先後出任立法局/立法會議員,具有多年從政經驗。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