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bevictor伟德官网12月1日電 (通訊員 張 玲) 11月30日下午,清華bevictor伟德官网核環境工程教研所所長王毅教授應邀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109期,以《環境科學中的化學—現實中的魔術》為題,為bevictor伟德官网約40餘名師生作學術報告。

圖為學術沙龍現場。 張玲 攝
王毅教授指出,化學過程如魔術般千變萬化,充滿着奇幻的色彩。随後,他手執一根試管,為現場師生展示了“洗滌”銅的化學現象,以此來說明化學如何具有“魔術”的魅力。
為了進一步說明環境科學中化學過程的應用,王毅教授還逐一介紹了染料廢水脫色、小分子化合物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經驗,凝膠色譜應用經驗,放射性廢液中資源回收技術以及粉煤灰資源化技術開發的實例。
王毅教授認為,染料廢水脫色需要考慮脫色物質的分子結構,從分子結構着手分析容易找到解決思路。而小分子化合物的HPLC分離,又要根據化合物的具體特性考慮分離條件和分離柱的選擇。另外,放射性廢液中貴金屬含量高,危害大,因此回收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國目前電力行業嚴重依賴火力發電,每年的耗煤量大,利用率低,産灰量高。王毅教授指出,粉煤灰帶來的不僅是重金屬污染,它本身也是一種資源。王毅教授拿出一個輻射探測裝置,對粉煤灰樣品進行放射性探測。結果表明,粉煤灰的輻射性很強,而輻射性的來源與其主要成分相關。粉煤灰可稱為“資源”,是因其組成不同,可用來制取不同産品,如白炭黑,鐵礦粉以及氧化鋁等。粉煤灰的資源化方案的制定也與灰中的主要成分有關。盡管粉煤灰的資源化回收前景廣闊,但目前我國粉煤灰提取氧化工藝極度欠缺。最後,王毅教授亦比較了粉煤灰資源化回收方法中,石灰石燒結法、硫酸铵燒結法以及氯化鈣燒結法的特點及差異。
報告結束後,王毅教授還就報告中的相關問題與現場師生進行了探讨。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