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bevictor伟德官网10月19日電 (通訊員 張 玲) 10月16日下午,清華環境論壇第35講在中意環境節能樓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段甯分别作了有關調水濟湖技術和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報告。

圖為論壇現場。 崔彧 攝
王超以《調水濟湖的關鍵科技難題及在太湖治理中的應用效果》為題,講述了調水濟湖技術的科學問題、工程技術和在太湖流域治理中的應用。
王超指出,“調水濟湖”技術是國内外湖泊流域治理的常用方法,其優點突出,但其效果也備受争議,調水後可能引起的環境問題主要有二次污染、生态影響等。王超表示,調水濟湖所涉及的衆多科學問題中,調水引起的湖泊湖流過程以及污染物輸移機制問題和調水對藍藻水華暴發的抑制效果問題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内容。
針對我國湖泊富營養化污染的實際問題,王超以太湖流域的治理為例,介紹了他的研究組人員在調水濟湖技術治理太湖污染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和主要的研究成果。王超強調,太湖污染不僅與污染物的迅速增加有關,且與湖泊的形态和水動力特征密切相關,太湖的天然條件表明,太湖内部的水流與外界水流交換最慢,滞留時間也最長。太湖流域入口的閘壩密集,阻礙了其自然流動造成了進一步惡化。此外,王超進一步介紹了調水引起的複合污染及其他生态效益,輸水河道水質保障的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
段甯以《我國工業行業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途徑》為題,講述了我國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問題和主要的防治辦法。
段甯指出,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社會危害極大,且治理難度大,相關的理論研究不足。段甯表示,工業行業是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末端治理在重金屬污染控制中有較大局限,國外有關重金屬治理的經驗中,清潔生産削減占75%,末端治理削減占25%。
段甯認為,重金屬污染防控應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污染預防為重點,以提高科技水平為切入點,以工藝清潔化、設備密封,設備自動化和計量精确化為突破口,實現重金屬污染的辨識,替代,減量,回用和無害化。段甯以電解錳行業為例分别介紹了如何應用上述技術途徑實現重金屬污染的辨識、替代,減量,回用和無害化。
bevictor伟德官网及來自全國各地院校的近300名師生聽取了報告。本次論壇由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黃霞主持。
王超,現任河海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在太湖流域的治理及研究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并做出了突出貢獻。
段甯,曆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總工、副院長,現任環境保護部清潔生産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潔生産的理論、方法與政策,基礎數據獲取技術和工程技術,組建了我國第一個清潔生産研究科研中心,研發的電解錳行業清潔生産技術和技術性清潔生産模式,推動了行業污染減排和技術進步。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