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美國科學院院士史蒂文·林多做客環境論壇,講解微生物-植物寄主的相互作用

1月4日上午,由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環境論壇第30期”在中意環境節能樓533會議室舉行。論壇邀請到美國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史蒂文•林多(Steven Lindow)教授,為大家作題為“微生物-植物寄主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bes and the plants on which they live)的報告。論壇由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段雷主持。

圖為論壇現場。

圖為史蒂文·林多教授作報告。

林多教授緻力于微生物-植物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葉境微生物生态(Phyllosphere microbiology)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以生動的圖例講解了以細菌為主的微生物在葉表(leaf surface)、空氣、雲層之間的循環運動,指出了細菌對于植物的雙重作用,提出可以利用非緻病菌和冰層成核細菌建立環境友好的方法,以達到控制病害、減輕霜凍的目的。

如何知道微生物和植物之間是怎樣作用的呢?林多教授介紹了該領域内常用的研究工具,特别提到了利用綠色熒光蛋白作為生物報告因子的方法,使得細胞遷移現象在熒光顯微鏡下變得顯而易見。

林多教授分享了他在細胞遷移(cell immigrant)、群感效應(quorum sensing)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遷移的細胞在幹葉(dry leaves)原有集群(existing aggregates)中可以更好的生存。群感效應(quorum sensing)是微生物-植物生态研究的熱點,有些細菌自身能産生一些可擴散的信号分子,随着細菌群體密度的增大,這些信号分子在環境中積累的濃度也增加。細菌通過感受環境中這些信号分子的濃度,能判斷其群體的大小,當這些信号分子在環境中積累到一定濃度,其在細菌細胞中的積累也達到臨界濃度(高濃度),這時細菌的某些特定基因才得以表達。這種現象稱為細菌的群感效應。林多教授以高絲氨酸内酯(AHLs)作為信号分子,在細菌入侵植物的生态研究中取得了多項成果。

報告結束後,現場師生與林多教授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史蒂文•林多(Steven Lindow),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微生物生态學會 (ISME) 主席,研究領域包括:微生物-植物寄主相互作用、生存策略、病理和應用生态學。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多個學術期刊,獲得過Ruth Allen,CIBA/GEIGY,P&G等基礎和應用科學獎項。(圖文/賈倩倩,編輯/珍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