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柴之芳做客環境論壇,講述環境放射化學現況及未來

10月23日下午,由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委員會主辦的環境論壇第28期在中意環境節能樓533舉行。論壇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柴之芳作報告,報告主題為“環境放射化學現況和展望(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radiochemistry)”。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餘剛、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王毅老師以及近50名學生參加了講座。論壇由環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洪濤教授主持。

柴院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環境放射化學的定義。環境放射化學是一門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生态過程,研究放射性影響以及環境中核素化學行為、種類及遷移的科學。他以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為引子,回顧了曆史上幾起著名的核洩漏事故,包括及1957年的蘇聯克什特姆核事故以及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等,指出了基礎數據對于開展研究的重要性。

圖為柴之芳院士作報告。

圖為論壇現場。

随後,柴院士依次介紹了環境放射化學的幾大研究熱點,包括環境指示因子、低劑量輻照、自然放射性物質、放射性核素化學形成過程以及放射性廢物化學的研究等。

利用鈾-238、铯-137、钍-234等放射性核素作為環境指示因子的應用案例,柴院士使大家充分領略到了它們在海洋學、大氣化學、土壤學研究領域的特殊作用。報告中指出,低劑量輻照不但不會造成人類健康方面可識别的差異,甚至是對人體有益的,這些發現引起了在場師生的極大興趣。而聯合國2011年度報告中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死亡人數及原因的調查,更是使同學們對放射性輻照有了理性的認識。

最後,柴院士展望了核能開發的前景。他說,福島核事故後,核能前景仍然光明。發展核電的基本推動力沒有變化,日本核事故不應動搖我國發展核電的基本戰略,秦山核電站、三門核電站的建成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核抱負。但是,我們仍應吸取教訓,未雨綢缪,推動放射性廢物環境化學的基礎研究,環境化學領域還有未知的空間等待我們去研究發現。

柴之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員、放射化學家。發現與生物滅絕事件有關的地質界限銥異常和異常銥的多種化學種态,豐富和發展了地外星球撞擊理論;将中子活化分析引入環境科學領域,實現了細胞、亞細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化學種态研究;擅長用核技術研究金屬組學、環境毒理學、納米安全性。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科技進步獎,2005年獲得國際放射分析化學和核化學領域的最高獎——George von Hevesy獎。(圖文/賈倩倩,編輯/珍愛)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