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賀克斌與地學系張強課題組合作發文揭示近年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驅動因素

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11月19日電(通訊員 張強)11月18日,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院士課題組、賀克斌院士課題組、地球系統科學系(以下簡稱地學系)張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2013-2017年間中國PM2.5空氣質量改善的驅動力》(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的論文,評估了2013-2017年間我國大氣細顆粒物(PM2.5)污染的改善情況和健康效益,定量分析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各項政策對空氣質量改善的貢獻。

随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大氣污染事件頻發,對居民公共健康産生嚴重危害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解決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切實改善空氣質量, 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實施了《大氣十條》,明确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大氣污染防治總體思路,提出10條35項重點任務措施,對2017年全國及重點區域、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改善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大氣十條》實施以來,重點地區污染狀況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顯著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各項政策對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多大作用,一直是政府和公衆關心的問題。

為全面評估《大氣十條》的落實成效,中國工程院組織開展了《大氣十條》實施效果終期評估工作,分析了2013-2017年間空氣質量改善情況,梳理了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評估了各項政策對環境空氣質量變化的貢獻,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以推動下一步工作科學有效開展。其中,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梳理總結五年間空氣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礎上,依托bevictor伟德官网開發的中國多尺度排放清單模型,結合大氣化學傳輸模型和大氣污染暴露-響應模型,評估了2013-2017年間中國PM2.5污染改善的主要驅動因素,逐一定量了《大氣十條》中各項政策的貢獻。研究發現,《大氣十條》實施以來,2013-2017年間全國人群PM2.5暴露水平從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下降32%。減排是中國近年來空氣質量改善的主導因素,而年際間氣象條件變化影響較小。減排和氣象條件變化對全國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貢獻分别為91%和9%。通過《大氣十條》主要政策實施,全國範圍内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萬噸,氮氧化物排放800萬噸,一次PM2.5排放350萬噸。工業行業提标改造(包括電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提标改造)、燃煤鍋爐整治、落後産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潔化是對空氣質量改善最為有效的四項政策。上述四項政策措施分别使全國人群PM2.5濃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4.4、2.8和2.2微克/立方米。

研究首次量化評估了《大氣十條》各項政策對2013-2017年間中國PM2.5污染改善的貢獻,證實《大氣十條》方向正确、執行有力、成效顯著。研究對于我國制訂下一步清潔空氣政策、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并對其它發展中國家的大氣污染控制決策過程具有參考價值。雖然我國空氣質量大幅改善,但2017年全國338個城市中尚有64 %的城市PM2.5年均濃度不達标,我國PM2.5污染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全國大氣臭氧污染增速加快,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進一步建議,為打赢藍天保衛戰,必須在鞏固和深化《大氣十條》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基礎上,加大力度釋放能源、産業和交通結構調整的污染減排潛力;同時實施更加嚴格的非電工業行業控制政策,實施柴油機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揮發性有機物(VOC)減排工程,推進農業和畜牧業氨排放治理,加大氮氧化物、VOC和氨減排力度,實現全國空氣質量持續穩定改善,全面打赢藍天保衛戰。

bevictor伟德官网郝吉明院士、賀克斌院士和地學系張強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地學系張強教授、地學系博士畢業生鄭逸璇(現為斯坦福卡内基科學研究所博士後)和同丹(現為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後)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來自北京大學、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科學院生态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等十多家單位的二十多位院士專家參與了該項研究。研究受到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圖為《大氣十條》各項政策對污染物減排、PM2.5濃度下降及相關健康效益的貢獻

論文鍊接: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0795611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