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19年2月25日電(通訊員 葉子雲)2月25日下午,日本東北大學Kazuyo Matsubae教授、Gregory Patrick TRENCHER博士和Azusa Oita博士作客環境學術沙龍第475期,分别作了題為《邁向對城市礦山的有效利用》(Toward Effective Use of Urban Mines)、《日本對氫社會的追求:走向脫碳道路上的機遇和挑戰》(Japan’s pursuit of a hydrogen societ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road to decarbonization)和《走向可持續氮管理:氮足迹模型的開發和應用》(Toward sustainable nitroge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itrogen footprint models)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環境管理與政策教研所石磊副研究員主持,3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Matsubae教授首先介紹了日本城市礦山的産生和利用現狀,随後介紹了日本經濟的物質流情況,并着重介紹了磷元素流,繼而以汽車的回收為例,介紹了整個回收過程、參與者、成效和存在的問題,Matsubae教授介紹了物質流分析方法和實驗方法各自的作用,并強調了最小化各種珍貴元素的流失的重要性。TRENCHER博士從氫的生産和利用路徑開始,對日本和國際社會發展新能源和脫碳的努力進行了對比,随後介紹了多個案例,從工業生産到日常生活消費,指出日本當前所做的嘗試成本和風險都較高,和德國的低風險方法形成了對照,同時可再生能源成本的直線下降也可能會對化石能源加碳捕集儲存的傳統邏輯形成挑戰。Oita博士基于氮足迹分析,介紹了日本氮元素的物質流動情況,并介紹了兩種不同的減少氮消耗的做法,一種是基于消費,另一種是基于供應鍊,前者側重于消費者的飲食結構,後者則希望提高生産中的氮利用效率。每場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均踴躍提問,氣氛熱烈,與三位嘉賓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Kazuyo Matsubae作為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經濟學專業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可持續物質循環分析,包括基于投入産出模型的物質流分析和基于資源消耗的供應鍊風險分析。Gregory Patrick TRENCHER是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經濟學專業的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日本的煤炭能源政策和煤炭撤資,向氫經濟的轉型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擴散,用以解決社會問題的智慧城市戰略,以及城市層面的氣候變化政策和建築物的能源效率。Azusa Oita是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研究生院環境與能源經濟學專業的助理教授,專注于氮足迹分析,尤其是關于食品和能源的新技術對氮和其他環境足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