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5月20日電(通訊員 時光)5月19日,bevictor伟德官网魯玺團隊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發表題為《中國人口流動對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影響》(Air Pollutant Emissions Induced by Population Migration in China)的研究論文,并被封面推薦。研究耦合了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環境擴展的投入産出模型以及人口流動模型,從人口遷移及其導緻的生活方式、人均排放的變化出發,評估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各路徑人口流動對各部門排放(NOx、SO2、一次源PM2.5)的影響。
ES&T期刊第54卷第10期封面推薦本研究論文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進行大氣污染治理,并以重點區域城市群(如京津冀“2+26”城市)為主要的着力點。與此同時,我國的城鎮化發展迅速,伴随着大規模的農村至城市以及城市之間的人口遷移。由于農村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費水平差異較大,人口遷移将對我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及空間分布造成影響,對未來的進一步減排帶來挑戰。針對這一實際問題,本研究利用排放清單和投入産出模型計算了城鄉人均直接生活排放以及隐含在消費和投資中的間接排放,結合30省之間的流動人口矩陣,計算了人口遷移對各省、各部門排放的影響。
結果表明,由于城鎮居民的整體消費和投資水平較高,城鎮人均NOx和SO2排放遠高于農村;而城鄉人均一次源PM2.5排放則差距較小,主要原因為農村固體燃料的使用導緻了較高的生活直接排放。2012年人口遷移使我國的NOx、SO2及一次源PM2.5排放分别增加了142萬噸、130萬噸、5萬噸,占全國總排放的比例分别為5.4%,、4.8%及0.4%;排放增加的熱點地區為主要的人口遷入地東部沿海省份。圖1展示了各人口遷移路徑的影響以及各部門排放的變化,其中農村至城鎮(RU)人口流動帶來了較多排放增長,尤其是與投資(inve)相關的排放;而城市之間(UU)的人口流動則使排放略有降低。人口遷移使發電、供熱等公共事業和重工業部門的排放明顯增長,居民生活直接排放則有所下降,一次源PM2.5居民直接排放的降低尤為顯著。本文建議未來繼續推行以城市為中心的減排政策,合理發展城市群,加強對中小型城市的科學規劃與環境監管,并進一步加大對公共事業和重工業部門的污染控制力度,以減少城市人口的空氣污染暴露。
人口遷移路徑對NOx、SO2及一次源PM2.5排放影響及各部門排放變化
bevictor伟德官网魯玺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2018級博士生時光為論文第一作者,本科就讀于bevictor伟德官网全球環境國際班(GlobalEnvironmentProgram)環44班。bevictor伟德官网魯玺課題組長期緻力于低碳能源與大氣環境協同機制建模與政策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C020890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o. 71722003, 71690244)等項目支持。
論文鍊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