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環境學術沙龍第556期:可持續方法—下一代基礎設施的自修複材料

bevictor伟德官网2020年9月21日電(通訊員 侯仁傑)9月20日下午,英國劍橋大學李紫晶博士做客環境學術沙龍第556期,作了題為《可持續方法——下一代基礎設施的自修複材料》(Asustainable approach——Self-healing materia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frastructure)的學術報告。本次沙龍由地下水與土壤環境教研所侯德義副教授主持,50餘名師生聽取了報告。

李紫晶博士首先介紹了基礎設施在複雜老化因素影響作用下産生的災害,并且這種風險在城市工業化進程中日益凸顯,闡述了自修複材料在基礎設施及環境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随後,李紫晶博士逐一介紹了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自行愈合、自主愈合及形狀記憶聚合等類别自修複材料的适用條件、功能特點和作用機理。從實際修複案例出發,并且結合她在劍橋大學的攻關課題,深入淺出地分享了基于膠囊自修複以及血管自修複的技術與應用。其中,膠囊自修複材料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技術成熟、便于施工等特點,是當今自愈和材料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而血管自修複材料則是創新性地将三維連通管路嵌入水泥機體中,通過改變注入愈合劑的組成與配比,靈活、高效地實現微裂隙的智能愈合。最後,李紫晶博士結合目前行業發展的趨勢,展望了自修複材料的商業發展前景,并且對材料研發的目标與方向,及其在環境修複中的應用提出了構想。講座結束後,在場師生踴躍提問,現場氣氛熱烈,與李紫晶博士就自修複材料的綠色、健康及可持續性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李紫晶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于3D打印技術的自愈和仿生材料。該技術拟應用于建築工程與環境修複領域,可以延長材料的使用壽命、降低長期維護成本以及減低全球碳排放。李紫晶博士主要參與英國RM4L聯合研究項目,其學術成果曾被BBC報道,并多次在國際研讨會和工業界峰會彙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