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2020年年會在鄭州成功舉行

bevictor伟德官网2020年11月20日電 11月19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2020年年會在鄭州市黃河迎賓館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生态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年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和鄭州大學主辦。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南開大學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長龔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沈鐳,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宗敏以及來自bevictor伟德官网、北京大學、鄭州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等單位的1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本次年會開幕式由鄭州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铠教授主持,王宗敏副校長、賀克斌院士分别代表主辦方緻辭,誠摯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和同仁參與本次年會,介紹了年會背景、主題和組織過程,鼓勵與會代表積極展開交流與合作。賀克斌理事長在緻辭中指出,習主席講到2030願景目标要求生态環境要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标基本實現,為生态文明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大會主旨報告階段分别由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秘書長溫宗國教授、西部工業大學王瑞武教授擔任主持,圍繞“生态文明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這一主題,龔克教授、賀克斌院士、王毅副院長、李俊峰主任和沈鐳研究員分别做主旨報告,提出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在教育、理論、制度、實踐和模式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新時代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

龔克教授做了題為《對“十四五”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和建議》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生态文明目前處于支持度很高、知曉度較高、踐行度很低的現實矛盾中,要推進生态文明建設,必須要加強生态文明教育。龔克教授建議:制定生态文明教育的“十四五”規劃;改革創新生态文明教育方式;研究生态文明基本學理;建立多方參與的生态文明教育指導委員會;培養和建設大學生态文明教育的實踐基地;把生态文明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内容。

賀克斌院士針對《生态文明建設的新征程——碳中和目标下的藍天保衛戰》做主旨報告。賀院士分析了“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标中有關“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相關的具體措施: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态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賀院士總結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顯著成就,碳中和是一個技術和經濟競争的最終點,要從末端治理轉變為結構調整。從生态文明建設角度深刻思考我們教學生什麼,課程和教材應該如何改革。

王毅副院長通過連線的方式做了《新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設與全面綠色轉型》報告。王毅副院長提出,要以人類為中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經濟與環境關系,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需要一攬子的綜合措施對未來有明确判斷,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矛盾,中央與地方和中國與世界等四種矛盾。在未來整個綠色發展過程當中需考慮若幹比較核心的問題:第一,優先解決資源和環境的問題,包括資源節約的問題、生态保護的問題,生态文明建設更加深化,更加全面推進。第二,綠色産業化的問題。第三,空間管控和空間治理的問題。

李俊峰主任報告的題目是《達峰目标和碳中和願景與生态文明建設》。李主任指出氣候變議題已經從科學認知轉變為一種國際政治共識,從溫室氣體減排到碳中和的轉變實際是一種發展和能源轉型,為實現能源資源脫鈎。碳中和的本質是告别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

沈鐳研究員的報告題目是《創新兩山理論地方實踐模式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沈鐳研究員解釋了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論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設的主要實踐模式,用河南省創建兩山基地和示範縣的實例介紹了發展的機遇與路徑。沈鐳研究員強調山水林田湖草既是一個自然資源系統又是一個資源生态系統同時又是一個社會經濟系統,這三大系統之間是一個相互的關聯和耦合。

随後,與會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在平行分論壇上針對生态文明的哲學、曆史等思想與理論、生态文明體制改革及制度創新、生态文明先行示範區或實驗區建設實踐和生态文化與傳播等議題展開熱烈讨論。

會議同期舉辦全國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長論壇,邀請全國各生态文明研究院負責人,深入讨論生态文明教育與研究的使命與任務,商讨新時代如何建設多學科交叉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本次會議同時采取了線上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與廣大網友共享生态文明建設理念,觀看直播人數達16000餘人。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會是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的分支機構,是研究和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機構參與生态文明建設的全國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的學術團體。分會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展生态文明建設、生态文明教育理論和實際問題研究;總結經驗,探索規律,為深化高校之間深度合作,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優秀人才服務;并發揮智庫作用,用跨學科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深刻地揭示“生态文明”這一概念所涵蓋的豐富内容和啟示。自2019年成立以來,分會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機構和專家學者交流合作、把握未來研創方向、加強産學研用結合、共建生态文明教育體系繁榮發展的重要平台,充分推動了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承擔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責任。

本次年會總結了我國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研讨了推動生态文明新進步的重要路徑,強調了生态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和影響力,有效促進了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合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