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20年1月13日電 近日,bevictor伟德官网席勁瑛副教授課題組在微生物學領域期刊《Microbiome》在線發表題為《低濃度臭氧提升氣相生物過濾塔中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适應性》(Low-dosage Ozone Promotes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Robustness in Gas-phase Biofilter)的論文。
基于微生物降解的生物過濾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惡臭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控制,但微生物菌體累積會造成過濾裝置堵塞。席勁瑛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投加低濃度臭氧(常用的強氧化劑和消毒劑)可有效控制生物量積累、保持微生物活性并提升裝置污染物去除能力,但其調控機理未知。為此,課題組研究人員使用高通量測序及多碳源代謝測試技術,研究了低濃度臭氧對生物過濾塔中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接觸低濃度(200mg/m3)臭氧後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提升了30%,并且其對氨基酸及羟基酸等有機酸的代謝能力也顯著提升。同時,群落中具有較強運動能力、抗壓能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細菌豐度顯著增高,從而提升了微生物的生存和适應能力。微生物共發生網絡(Co-occurrence networks)分析結果表明,低濃度臭氧提升了群落結構的穩定性。本研究從微生物群落角度揭示了投加低濃度臭氧提升生物過濾塔性能的深層機理,為開展微生物調控和生物處理系統優化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法。
席勁瑛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博士生楊銳鴻為論文第一作者,論文作者還包括黃偉博士和徐揚博士。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論文鍊接:https://rdcu.be/cdtG8
成果介紹視頻鍊接:https://youtu.be/6E_vpDha4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