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楊雲鋒、郭雪聯合課題組于1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1987年以來全球土壤呼吸的演變》(Temporal changes in global soil respiration since 1987)的研究論文,揭示了1987-2016年期間全球土壤呼吸的演變特征,并通過模型預測了2016年後全球土壤呼吸的變化規律,形成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土壤呼吸即從土壤中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陸地第二大碳通量,僅次于光合固碳。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年均溫逐漸上升,顯著促進了土壤呼吸。深入了解全球範圍内土壤呼吸的變化幅度及時間動态規律,對于準确預測未來氣候情景下土壤呼吸的變化、評估碳中和目标和相關技術途徑具有重要價值。
利用開源土壤呼吸數據,課題組分析了1987-2016年期間全球土壤呼吸的年度變化。研究發現,1987-1999年期間全球土壤呼吸快速上升,但在2000-2016年期間,由于全球增溫暫時停滞(warming hiatus),以及不同地區土壤碳儲量變化的影響,出現了土壤呼吸上升趨勢的停頓。然而,由土壤微生物主導的異養呼吸在1987-2016年期間仍持續增加,預示微生物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作用加強,因此加劇了土壤碳損失的風險。自2015年之後,全球年均溫重新開始攀升,使得2015-2020年成為有曆史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年份。模型分析發現,全球土壤呼吸在2015年後恢複急劇上升趨勢,因此,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在全球範圍内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難度将加大。
根據全球範圍内的監測數據,土壤呼吸的變化趨勢在1987-1999年和2000-2016年期間差異顯著
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研究生雷傑斯和助理研究員郭雪為論文第一作者,楊雲鋒與課題組博士後高群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專項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
文章鍊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61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