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1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隻有一個地球”,聚焦“踐行可持續生活,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旨在促進全社會增強生态環境保護意識,投身生态文明建設,在共建美麗中國的同時,進一步體現中國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作用。
在bevictor伟德官网,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全力奔赴。他們立志于發展高質量環境教育,為生态文明建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性複合型領導力人才;開展前沿交叉與應用性基礎研究,推動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及相關學科領域理論與實踐發展;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幫助行業、社會及政府制定重大環境戰略并解決緊迫環境問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
他們,就是清華環境人!
兼容并蓄,打造高水平育人之師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清華環境學科近100年的發展離不開一代代環境大師的高瞻遠矚與艱苦奮鬥。在我國環境工程學科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帶領下,經過王繼明先生、顧夏聲先生、許保玖先生、李國鼎先生等老一輩清華環境人艱苦創業,清華環境學科從市政工程系的衛生工程組逐步發展壯大。1977年建立我國第一個環境工程專業,1984年學校批準組建獨立建制的環境工程系,1997年發展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系,2011年成立bevictor伟德官网。
bevictor伟德官网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全過程教師聘任管理機制,加強優秀師資力量引進和人才隊伍培養。學院注重營造自由探索的良好學術生态,制定了《青年教師領航計劃實施辦法》等制度,定期舉辦“青年教師成長”主題沙龍,為青年教師配備校内外領航導師,提供科研啟動基金等措施,促進青年教師茁壯成長。目前,學院形成了以錢易、郝吉明、曲久輝、賀克斌等為學術帶頭人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3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湧現出一批立德樹人模範教師,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凝聚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為高水平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德樹人,培養生态文明建設之才
bevictor伟德官网始終将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工程與科學結合、技術與管理結合”的培養理念,學院以“創新、務實、開放式、國際化”的培養模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院堅持思政引領,通過新生黨課、入學教育、學術講座、課程引導、黨團班共建等一系列活動,引導環境學子牢固樹立生态文明思想并努力踐行生态文明思想。由錢易院士牽頭,聯合10個院系16位專家開設的“生态文明十五講”主題課程,從不同領域闡釋生态文明,融入小班研讨和課外實踐,入選bevictor伟德官网“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吸引了全校40餘個專業的近千人選課。錢易院士主講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選課人數近2萬,選課學生涵蓋全校50餘個專業,網絡學習人次超過25萬,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這些課程和活動在同學們心裡埋下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種子,“熱愛我環境 光大我事業”也成為環境學子共同的誓言。
學院建設了包括工學學士/碩士/博士的全鍊條環境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全面推進以課程教學、海外研修、成長社區、創新公益、就業實踐為主體内容的5個課堂建設,實現貫穿全學程的“三位一體”教育培養,培育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全國環境博士生學術會議等極具影響力的學生創新創業和前沿學術平台,培養了大批環境領域優秀人才。bevictor伟德官网畢業生普遍在科研、教學、工程實踐和管理等領域發揮了骨幹作用,得到了國内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頂天立地,破解生态環境保護之題
bevictor伟德官网堅持“頂天立地”,構建了以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管理三大學科方向為基礎,涵蓋多要素多介質的綜合性、交叉型學科體系,緻力于為解決重大環境問題和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技術解決方案和決策管理支撐。
學院面向國家環境保護戰略需求,瞄準國際學術前沿,緊密結合美麗中國建設和“雙碳”目标,立足于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重點地區以及長江、黃河流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科技需求,圍繞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保護、給水排水、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大氣污染與控制、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生态學、環境系統分析、環境管理與政策、水質與水生态等重點領域開展了一大批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和戰略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在特大城市空氣質量改善、二氧化硫減排、大氣複合污染特征和污染源排放清單、煙氣污染物深度治理、城市污水深度淨化與資源化、有毒有害工業有機廢水高新生物處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再生水水質安全、地下水污染防治及污染場地修複、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階段性的進展,并提供了一大批适合國情的關鍵技術,為推進實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累計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29項,一批創新成果發表在國内外重點期刊上,多項技術創新成果成功投入重大環境工程實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效益。
奮勇當先,勇擔為國為民之責
面對重大需求、重大事件,清華環境人奮勇當先,為國建言,為民服務,支撐國家決策和政策執行,保護人民生存環境。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學院大量科研成果直接為國家重大行動與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提供支撐。學院科研團隊主持起草或編制循環經濟促進法、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南水北調工程水環境規劃、全國省會及以上重點城市飲用水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危險廢物國家管理行動計劃、國家二噁英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戰略與行動計劃等十餘項法規、規劃、計劃,牽頭編制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雄安新區環境綜合整治、長江大保護戰略以及長江流域生态治理頂層設計等重大決策戰略咨詢和重大行動的規劃,建立電子廢物回收處理國家管理系統、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技術轉移促進體系,開展了我國首個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以及首個大區域、國家級新區、地級城市戰略環境評價,為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等戰略,以及重點地區和行業開展環境治理重大工程應用和政策研究發揮國家高端智庫作用,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的決策和政策執行。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學院全力應對環境公共安全與重大事件,提供應急處置技術支持與保障,包括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太湖藍藻爆發導緻的無錫供水危機、天津“8.12”特大火災事故環境應急處置、四川廣元銻污染事件、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等重大環境事件應對,以及汶川地震救災與重建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國慶60周年慶祝活動、濟南全運會、廣州亞運會、北京APEC峰會、杭州G20峰會、國慶70周年閱兵、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環境質量與供水安全保障技術支持。2020年,學院組織實施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中環境領域唯一重大應急項目——“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與環境的關系及風險防控”,為新冠疫情聯防聯控和複工複産提供有力科技支撐。2022年,學院被授予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号。
薪火相傳,共建清潔美麗之世界
面向未來,新一代清華環境人将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在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征程上薪火相傳,接續奮鬥,繼續将服務國家戰略放在首要位置,建立适應未來挑戰的學科體系,培養複合型創新性人才,堅持自由探索的良好學術生态,提升交叉融合的新型創新能力,持續産生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推動解決區域和全球性環境問題,加快進入全球頂尖環境學科之列。
讓我們一起,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