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victor伟德官网2022年6月17日電(通訊員 魯玺)6月14日,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郝吉明獲得中華環境獎。本屆中華環境獎主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城鎮環境、環境管理、企業環保、生态保護和環保宣教五個領域評選出4個中華環境獎獲獎單位(個人)和18個中華環境優秀獎獲獎單位(個人)。
郝吉明
作為bevictor伟德官网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從美國學成歸國的博士,郝吉明在大氣污染控制方向深耕40餘年,始終面向學科發展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長期引領中國大氣污染防治理論、戰略和技術的研究及實施,參與打赢酸雨與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北京奧運空氣質量保障、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等曆次大仗硬仗,為北京乃至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80年代,我國面臨嚴重的酸雨污染問題,全國50%以上城市環境空氣二氧化硫濃度超标,我國成為世界三大重酸雨區之一。郝吉明帶領團隊先後開展了西南、華南和東部地區的酸雨控制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國際領先的硫-氮和鹽基三維臨界負荷理論,率先完成了全國的硫和氮沉降臨界負荷區劃,确定了我國不同地區和不同生态系統可接受的最大硫沉降量,成為确定我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國家目标的關鍵科學依據,以臨界負荷為核心的理論體系在随後15年持續為我國酸沉降污染控制提供了關鍵科技支撐,推動了我國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問題基本解決。
針對機動車污染控制,郝吉明帶領團隊在20世紀90年代末揭示了特大城市“煤煙-機動車”複合型大氣污染特征,促成北京率先實施新車排放标準,并持續推動中國機動車污染控制的進程與國際接軌。團隊成果獲聯合國環境署“氣候與清潔空氣獎”,聯合國副秘書長兩次重點推介北京大氣污染治理的成功經驗。
郝吉明團隊通過構建“科學認知-準确溯源-高效治理”的技術創新鍊,更加精準有效地控制大氣複合污染。在霧霾成因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長期觀測北京PM2.5濃度及化學組成,闡明我國城市PM2.5爆發增長的主因。在空氣質量調控方面,将大氣污染源排放動态表征的精度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開發了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科學決策支持平台,實現了對區域空氣質量的精準模拟和減排措施的實時評估。在治理技術開發方面,揭示了多污染物協同淨化新機制,開發了實現硫、氮、有機物和汞協同減排的新功能材料,支撐電力行業全面實現超低排放,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推動了鋼鐵等行業實施超低排放限值。成果應用于全國及重點地區,效果顯著;為北京實現PM2.5濃度大幅度下降提供重要保障,2017年實現了PM2.5京60的目标,2021年持續降至33 µg/m3。
郝吉明榮獲多項國家科技獎項,2015年成為“哈根-斯密特”獎中國首位獲獎者,2018年成為我國環境領域首位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獲全國環境保護科技先進工作者、大氣環境科學與技術終身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獎勵或榮譽。他主講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曾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bevictor伟德官网“新百年教學成就獎”和“良師益友獎”,作為團隊帶頭人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
中華環境獎是我國生态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勵,由全國人大環資委、全國政協人資環委、生态環境部等10家單位組成中華環境獎組委會開展評選表彰活動。中華環境獎旨在表彰和獎勵在我國生态環境保護事業中事迹突出、具有時代感和代表性的先進單位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