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專訪郝吉明院士:人民群衆廣泛參與是實現環境保護的關鍵

7月20日,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中華環境獎在城鎮環境、環境管理、企業環保、生态保護、環保宣教5個方面共評選出22個獲獎單位(個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bevictor伟德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獲得了本屆環境管理類中華環境獎,也是本項殊榮的唯一個人獲得者。

近日,新華網記者趕赴bevictor伟德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就網友關心的問題對郝吉明院士進行專訪。

視頻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首先祝賀您獲得環境管理類第十一屆中華環境獎,請簡單介紹此獎對您來說意味着什麼?

郝吉明:中華環境獎是中國生态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項。将這項榮譽頒給我,亦是頒發給廣大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戰鬥在各條戰線的所有同行、同事們。由于中國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我們也有了“獲得感”,這個獎是對所有從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同行們的認可和獎勵。  

新華網:晴空來之不易,40年來您作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領軍人物,您的團隊打過哪些硬仗?

郝吉明:歸國後,我參與了全國酸沉降控制規劃與對策研究工作。得到國務院的批準,我們劃定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區行動計劃,從研究到政策執行落實的三十多年裡,中國酸雨污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第二場硬仗是中國第二次申辦奧運會期間,我和同事們投身奧運空氣質量保障的各項研究工作之中。為保障北京夏季奧運會期間良好的空氣質量,我們提出北京應與周邊地區共同發力,還促成了奧運會後北京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長效措施。從開始感到很有壓力,到最後成功地舉辦北京夏季奧運會,我們深感榮幸。所以我也總是想,申奧成功舉辦的背後,是成千上萬來自各條戰線的同事們的共同努力與付出。

申奧成功并不是空氣污染治理的終點。我們的第三場硬仗是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的藍天保衛戰。在2012-2013年前後,破解PM2.5污染之謎成為了治理的重點。首先,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其次,在國家政策的引領和支持下,治理行動由抓控制總量變為以改善空氣質量為中心。再次,對于大家最為關心的PM2.5問題,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給出了明确的改善指标。特别是針對京津冀地區,國務院又推出了一系列強化措施,主要針對散煤燃燒的問題。2018年7月,國務院公開發布《打赢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打赢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把大氣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的着力點轉化為全過程控制,從能源結構、産業結構角度往前推,把控制質量的改善和産業結構的升級緊密關聯在一起,不但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促進了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有三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燃煤電廠實現了超低排放;第二是汽車行業實行新設備排放标準;第三是我國龐大的鋼鐵産業響應号召,淘汰落後産能、過剩産能,降低污染。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國家的引領、領導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

新華網:今年是“雙碳”目标提出的第三個年頭,目前我國已構建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您認為在未來繼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關鍵環節及困難挑戰有哪些?

郝吉明:2014年,國務院批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實現單位國内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通過過去幾年的努力,我們順利地達到了這個目标。

  提高包括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占比是我們的出路。如今,“雙碳”目标已融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處在全球領先的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水電、風電、光電的不穩定性是天然的,應由煤電來予以平衡和兜底。另外,在能源生産到利用的環節中,儲存和利用技術還需不斷提高、精進。

  在能源的利用環節中,我國堅持“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的能源方針,将節約置于重要地位。在未來,我國将繼續落實“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和“實現産業升級”這兩項行動,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具有較大潛力。另外,“節約風尚,全民行動”是實現“雙碳”目标的一個重要策略。我認為,生态環境保護是一場大舞台,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己對生态環境的影響,采取實際行動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新華網: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這項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什麼?未來将會有哪些變化?

郝吉明:會議強調,要立足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從“能源短缺”角度來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就必須要提高能源效率;從“氣候治理”角度來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來“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再次被提及。“能源雙控”及“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之間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今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源,清潔能源可以放開,但是化石能源會受到一定的控制。碳排放雙控一針見血、更加精準。碳排放雙控要求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減少,從源頭上推動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清潔能源的應用,促進了可再生清潔能源更高效率發展。對企業來說,減排的道路也将更加寬廣,這有助于國内各産業向綠色低耗能方向轉型升級。

“碳排放雙控”政策的主要控制對象是二氧化碳,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又直接關系到應對氣候變化,這樣就把能源安全、經濟發展以及氣候變化都有機地統一起來了。

新華網:建設美麗中國,我們在路上,中華環境獎也已走過了23年。對于我國“雙碳”目标的實現,您有什麼寄語和期待?

郝吉明:中華環境獎在二十多年裡,對中國生态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希望中華環境獎能在實現“雙碳”目标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引領綠色能源、綠色生産、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而奮鬥。

我們每個人也都要行動起來,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隻有人民廣泛參與到中國生态環境保護事業的“大舞台”中,我們才能實現生态環境保護的目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