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學院新聞 > 正文

學院新聞

與時偕行,做新時代的“大”學生 | 院長胡洪營在秀鐘書院2023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感謝彭剛老師、教務處、學生部、教育基金會、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書院管理中心、兄弟院系、兄弟書院和校友參加今天的開學典禮。今天是秀鐘書院首批學生的開學典禮,這是一個值得大家銘記的日子,也是秀鐘書院發展曆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日子。

祝賀各位同學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親朋好友的殷切期待中圓夢清華,也歡迎大家加入秀鐘書院這個今年剛剛誕生的新家園。同學們是秀鐘書院的首批學生,也是秀鐘書院的首批主人。首批意味着開拓者和建設者,秀鐘書院将由你們塗上精彩的底色。我也很高興與同學們一起,在秀鐘書院開啟新的人生之旅,在建設秀鐘書院的奮進過程中與大家“共遊”成長。

放眼世界,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财富,但是也導緻了資源能源枯竭、氣候異常等全球性挑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成為我國新的重大發展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新時代全球、全人類的共同命題。

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是bevictor伟德官网的叩心自問!也是時代之問!秀鐘書院的成立是bevictor伟德官网主動回答這一時代之問的重要舉措!書院的初心使命就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培養全球綠色發展的引領者,為破解全球可持續發展重大命題貢獻清華力量。

自秀鐘書院籌建之初,我和老師們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秀鐘書院的學生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我想大家都熟悉梅贻琦老校長關于大學之大的一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我認為,大學之“大”,除了有大師之外,還應該有“大寫”的學生,即“大”學生。秀鐘書院就是要培養名副其實的“大”學生。

那麼新時代的大學生之“大”應該具有什麼内涵?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也是對同學們的期望:

首先,“大”學生要有大情懷、鴻鹄志。

秀鐘書院取名來自bevictor伟德官网校歌歌詞“水木清華衆秀鐘”,立意“鐘靈毓秀,水木隽永”,蘊含着“彙聚各方資源培養緻力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卓越人才”之意。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秀鐘書院的學生,應該懷揣對社會的熱愛和人類未來的關切,要有縱覽全球、超越個體利益的格局視野,要有緻力于引領人類未來發展的大情懷。

大情懷要轉化為大志向。“大”學生還應該善于把大情懷轉化為服務社會發展的大志向。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年“要勵志,立鴻鹄志,做奮鬥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老師,以錢氏家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更謀之”為準則,一生緻力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這項利天下、利萬世的事業。今年86歲高齡的她還在為本科生上全校通識課,她還十分挂念着秀鐘書院的成立和發展,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因此,秀鐘書院特别注重家國情懷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懷的熏陶,為構建共同繁榮的未來世界貢獻新思想、新方案和新實踐。

第二,“大”學生要有大思維、深思考。

所謂大思維,就是系統思維和整體思維。對于秀鐘書院學生,系統思維和整體思維尤為重要。因為我們所研究的人類社會系統和生态環境系統都是複雜的巨系統,我們從事的可持續發展事業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隻有從資源能源、生态環境、社會經濟、國際協作等方面統籌考慮,才有可能破解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隻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才能制定系統、科學、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政策。例如,光伏電池、電動汽車等産品是否真的綠色低碳?是否可持續?我們不能隻從制造或者使用階段來評估,而是要系統考慮原材料和産品制造、使用、廢棄回收等全部環節的綜合環境效益。

大思維需要深思考。“緻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大”學生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善于思考深層次問題。“大”學生心中要時時刻刻有“大問号”“一大串問号”。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信息混沌的時代,各種信息紛繁多變、魚龍混雜。同時我們也處在一個信息“潛封閉”的時代,志趣相投的人組建的“聊天群”、因各種活動而組建的“聯絡群”,方便了聯系,也可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考,使我們成為“烏合之衆”。利用各種算法對信息的精準推送,對我們的思考形成了“軟隔離”,也會侵蝕我們對信息的判斷力和尋求多元信息的主動性。所以,對獨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要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這樣迫切!

因此,秀鐘書院特别重視“深度思考、自主探索和獨立判斷”習慣的養成,特别重視學生邏輯思維、系統思維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塑造學生在巨變的當代和不确定的未來成就大事業的必備能力。

第三,“大”學生要有大品德、強意志。

人無德不立。大學生要不斷修身立德,使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更穩。作為秀鐘書院的學生,大品德還意味着大愛與包容。這幾年的世紀疫情和全球氣候變化,讓我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世界各國的命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要熱愛和包容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觀點和信仰,求同存異,共同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堅守大品德需要強意志。同學們在大學學習期間一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學會自省、自律,正确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成功而不驕傲,受挫而不短志,才能使自己走的更長、更遠。今年百歲高齡的吳良镛院士,在他86歲時因腦部神經受損,造成半側身體不能自控之時,也未曾放棄研究。他在接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康複治療的同時,仍然指導學生的論文和科研,表現出清華人的堅強意志。

因此,秀鐘書院始終将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在全校範圍内聘請德才兼備的老師擔任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熱誠待人的品德和自律自強的品質。

親愛的同學們,希望秀鐘書院能夠成為你們發現自我、思考未來、立下宏志、全面成長的舞台。在這裡,你們将獲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優秀導師的指導,但是最終的成長還是取決于你們自己的探索、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行動!

“融貫天地,設計未來”。讓我們一起,在清華、在秀鐘書院大家庭中,涵養大情懷、培育大思維、修煉大品德、追求大目标,為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奮鬥!

謝謝大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