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姑蘇晚報
記者 沈淵
圖為錢易院士近照。 鄭紅 攝
故鄉、童年、母親,追憶似水流年;青山、綠水、環保事業,奮鬥矢志不渝;父親、儒學、傳統文化,幾多感動又幾多遺憾……
她是著名國學大師錢穆的長女、bevictor伟德官网首位中國工程院女院士,著名的水污染防治專家……76歲的錢易教授笑盈盈地站在我們面前,胸前挂着兩朵芬芳的白蘭花。昨天,市科協首次邀請部分蘇州籍院士參加回鄉活動,晚報記者有幸專訪了這位優秀的“蘇州女兒”。
【關于童年和故鄉】最憶耦園跟着母親“敲桂花”
記者:錢先生,感謝您接受本報采訪,這次是蘇州籍院士回鄉,我們就從您和蘇州的淵源說起吧。
錢易:好的,我對蘇州的感情當然是非常深厚的。我是1936年北京出生的,母親是蘇州人,我3歲時到蘇州,16歲離開,在蘇州整整13年,可以說幼年的記憶是和蘇州聯在一起的。在小新橋巷的耦園我們住了十來年,那時正是抗戰時期,父親在昆明的西南聯大教書,母親帶着我們在蘇州,日子還挺困苦的。父親也有想法讓母親帶着我們通過香港去内地和他團聚,但當時蘇州家裡上有奶奶,下有我們五個孩子,母親要拖着這一大家子去找父親,實在太困難了,所以隻能天各一方。
蘇州當時是淪陷區,我記得上小學都要強制學日語,很讓人讨厭,一到晚上就燈火管制,四處黑乎乎的,但母親用她的堅強、智慧和能幹驅散了這些不愉快。我清楚地記得,耦園裡有棵很大的桂花樹,秋天的時候,見滿樹桂花快要謝落了,母親就在地上鋪上一張大大的床單,帶着我們“敲桂花”,她把收攏的落花做成桂花糖漿,那個香甜的滋味好像至今還能感受得到。母親是小學老師,後來又做了校長,鄰居都很信服她,都把小孩子送來補課,所以家裡總是熱熱鬧鬧的,我那時還沒上學,就站在一邊偷偷聽講,覺得母親特别了不起。
【關于學業和事業】從“文藝青年”到著名環保專家
記者:後來怎麼去了北京,又從事起水污染防治這個事業?小時候想過要當科學家嗎?
錢易:其實我從小就崇拜母親,特别想當個老師,所以中學讀的是蘇州的新蘇師範。高一時,我加入了顧笃璜先生辦的演劇研究社,他是我的恩師,帶着我們排戲,唱歌,給我們講昆曲、評彈、京劇以及文史知識,不久蘇州市文聯文工團成立,我又被動員參加,我當時熱情很高,一心想着參加革命文藝工作。不過,一年後,文工團重新整編,我被“整編”出來了,分配到無錫蘇南文教處。1952年,機遇來了,國家經濟建設需要人才,高校擴大招生,我作為“調幹生”被上海同濟錄取了。當時數、理、化基礎差,但同濟大學的老師特别好,課後給我們惡補,我也很快從一名“學困生”變成了優等生。
大學畢業時,我一心想投身大西北建設,沒想到畢業答辯時學校組織了一次國家考試,bevictor伟德官网的陶葆楷是那次考試委員會的主任,他說希望我去考他的研究生。同濟大學胡家駿教授告訴我,陶先生是當時國内給水排水專業的頭牌專家,考他的研究生競争特别激烈,我終于決定接受這個挑戰。最終,我考上了,也由此開始與環保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者:進入bevictor伟德官网以後便是反右運動,後來又有“文革”,其間有無因為您父親的原因受到一些沖擊,思想上有壓力怎麼辦呢?
錢易:我現在懷舊的同時更多的是感恩,在清華那麼些年裡,我真的很幸運地碰到許許多多的好人。盡管父親成了“反動文人”,一時間心理壓力是很大的,但相對而言,我的老師、同輩甚至學生時時在幫助我,保護我,因此我對清華園那份深深的感情是難以言表的。
後來改革開放了,又有了好機遇,我成為統戰對象了,除了學術專業,我還開始擔任一些社會職務,也有了出國、與國際同行交流學習的機會,舞台大了,而我也意識到環保這個事業,不是單靠環保專業人士就能完成的,要更廣泛地傳播理念,要依靠各個領域、各條戰線甚至說全民的參與,我的工作也從單純的技術研究逐漸轉向環境保護的政策、立法及戰略研究。
記者:上世紀80年代,百廢待興,全國上下都是要把經濟搞上去,您卻很有前瞻性地大力推廣環保理念,會不會遭遇不理解甚至阻力呢?
錢易:剛開始,可以說是披荊斬棘啊。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要“清潔生産”,就是在生産的過程中改革工藝減少污染,這個理念當時是很新的,阻力很大,但我們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堅持做。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召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來了,我們國家也開始重視了。我作為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委員,一直推動環保立法,讓我很驚喜的是,提議被接受了,2003年我國正式公布了《清潔生産促進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清潔生産”的法律,後來我們又引進了“循環經濟”的理念,國家環保總局、全國人大環資委都非常重視,2009年我國的《循環經濟促進法》也頒布實施了。
【關于蘇州水】水環境治理任重道遠但滿懷信心
記者:您對家鄉的水環境治理有什麼樣的建議?
錢易:我今天去了兩個地方,讓我對蘇州未來的水治理充滿信心。一是一家企業進行的蓮花島農村污水處理,他們把天然的生态系統和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個是清華國環工程設計院的蘇州研究中心,他們做的是受污染水體的修複工作,也是采取了利用水生生物、微生物這樣自然生态的方式,也讓我很興奮。
所以關于蘇州水我要說兩句話,一是任務艱巨,二是充滿信心,因為很多人把擔子挑起來了。國家也十分重視,十一五以來,水污染的防治和大飛機的制造、新藥開發、信息工程等共同被列為重大科技專項,已有150億的專項基金投入。
【關于父親和國學】努力踐行父親“天人合一”的理念
記者:您選擇的事業是理工方向,而您的父親是著名的國學大師,近年來“國學熱”不斷升溫,您父親任教過的蘇州中學幾年前也成立了“錢穆國學社”,您現在怎麼看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意義?
錢易:父親的一句話“中國人對本國的曆史與文化應抱有溫情與敬意”讓我非常感動,這真是做一個中國人的本分。這方面,我是愧對父親的,我文史方面的功底弱,家裡雖然有全套父親的文集,但讀起來還挺費勁,覺得不太好懂。我的三哥和二哥是我的榜樣,他們現在都在緻力于研究父親的學術和思想,很下功夫。
最後說一點,父親臨終前的最後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論天人合一”,他說這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最大貢獻,我現在從事的事業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每每想到這一點,我心裡會稍有安慰: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踐行父親的理念。
編輯 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