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于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
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赢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這是我的專業,我的責任,也是我應該有的擔當。”
郝吉明(左)接受央視主持人采訪
研國家之所需
“青年人要有成為國家重要科技創新力量的擔當和責任,力量源于責任,精神貴在堅韌,勤奮鑄就精品,務實才能求真。”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從美國學成回清華任教的博士,郝吉明時常這樣告訴青年科技工作者,“一定從國家建設需求出發,面向國際前沿,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環境持續發展。”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郝吉明立即意識到,疫情将帶來一定的環境風險。郝吉明聯合其他幾位院士和專家向國務院提出《關于注意和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次生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措施的建議》。
随即,科技部和中國工程院推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與環境的關系及風險防控》應急攻關專項項目。“這個工作非常及時,重大疫情引起的環境風險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較早的應對”,郝吉明說。
郝吉明立即帶領項目組開展研究,推動建立完善應對國家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次生環境風險防控和應急應對技術支撐體系,研究團隊率先提出了“自然宿主-帶病毒環境介質-人類”的新冠病毒來源及傳播可能路徑假設,受到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重要指示。
郝吉明說:“作科研要務實,要以為國家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服務為目的,而不是發幾篇文章,不跟國家建設相結合的科研,是沒有意義的。”
面向國家需求,郝吉明擔任了中國科協生态環境産學聯合體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協第五批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等職務,始終圍繞國家建設需求開展科研,為實現百姓對藍天渴望的夢想而奮鬥。
站在人民的角度看問題
2020年不僅是與新冠疫情鬥争的一年,也是打赢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這一年,郝吉明分外忙碌。作為評估專家組組長,除了要做好評估工作之外,他還要在收官之年做好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
治理大氣污染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攻堅作戰任務。因此,郝吉明深耕的領域時常面臨很多挑戰,“站在多數人民群衆的角度看問題”是他做判斷的重要依據。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個涉及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如何既保證能源供應又保護大氣環境?”這是郝吉明開展燃煤治理工作面臨的第一個難題。
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千家萬戶不燒煤顯然不是辦法,要清潔高效集中地利用煤炭。”于是,郝吉明帶領團隊從保護環境和滿足人民生活的雙重角度出發,領導制定和實施了中國燃煤行業的大氣污染防控政策。
如何協調經濟和環境的關系,也是大氣污染治理面臨的挑戰。上世紀90年代末,随着汽車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機動車污染成為城市的突出問題。舊車改造成為當時控制機動車污染的途徑之一,但郝吉明團隊則認為加快研究新車排放标準才是最經濟和最具減排潛力的途徑。
“新車标準會阻礙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嗎?”面對這樣的質疑,郝吉明犀利地反問道:“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是要跟世界綠色發展潮流一緻,還是要做大街上冒着黑煙的汽車産業?”
于是,他帶領團隊構建了“車-油-路”一體化的機動車排放污染綜合控制體系,率先在北京開展實踐,并持續推動中國機動車排放控制水平與先進國家接軌。此外,郝吉明及其團隊還因對柴油車污染控制方面取得的成績,榮獲了2018年聯合國環境署清潔空氣獎。
三尺講台“築夢人”
“大事業大眼界大勤勉,好學問好擔當好先生。”郝吉明的學生們曾為他寫下這幅對聯,他也留給同學們“一輩子為學,與時俱進”的治學理念。
郝吉明曾說:“要當好院士,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為我們國家的工業界、工程技術界培養人才。院士仍然是一名教師,應當承擔人民教師的責任。”
郝吉明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6門課程,主講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含實驗)》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主編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材,是目前我國應用最廣的環境類教材。
40多年來,他一邊做環境的守護者,一邊做學生的引路人,培養了110多名博士和碩士,隊伍中湧現出中國工程院院士等一批守護祖國藍天的中堅力量。
郝吉明這樣要求他的學生,“首先要有報國之志,我們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其次要學報國之能;第三要建報國之功,要強調對國家的貢獻而非追求個人利益。”
不僅如此,郝吉明還告誡學生作科研求真務實,不能以論文為導向,要從國家經濟建設遇到的問題、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遇到的問題中找題目。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bevictor伟德官网“新百年教學成就獎”和“良師益友獎”、帶領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衆多榮譽的背後,是郝吉明對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的踐行。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