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覽器,360、sogou等浏覽器請切換到極速模式,或升級您的浏覽器到        更高版本!以獲得更好的觀看效果。關閉

新聞

首頁 > 新聞 > 環境故事 > 正文

環境故事

治好“霧霾藍”,才有“天空藍”!

bevictor伟德官网李俊華教授做客央視《開講啦》

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要素之一,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大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挑戰。

近日,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代表——李俊華做客央視《開講啦》,為我們講述大氣污染的成因,分享他和團隊與大氣污染戰鬥的過程。


大氣污染治理的背後

你上一次擡頭感受藍天是什麼時候?在戶外深呼吸的時候,你有沒有感覺到空氣質量比以往好了?

李俊華說,北京去年藍天的優良天數達到了276天,比2013年多了整整100天,我們國家目前出台的優指标是年均35微克,而北京今年的PM2.5濃度到了33微克

那麼,反複強調了這麼多年的大氣治理,大氣污染的成因究竟是怎樣的,治理難度在哪裡?李俊華介紹到,我們中國的大氣污染是多污染源排放造成的,例如随着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不容忽視;在北方度過冬天少不了暖氣,這種用于居民取暖的民用燃燒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也是量大面廣。另外,還有一大重要污染源則是來自工業煙氣。由于我們國家是一個制造大國,因此快速發展工業的同時,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造成的污染物總量居高難下。


催化劑還未“解毒”就已“中毒”?

不光是人會出現水土不服,其實,國外的催化劑引進中國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李俊華表示,在治理工業煙氣的過程中,團隊多次遇到了挑戰。由于之前我國的科技局限,對燃煤時産生的氮氧化物沒有進行有效的管控。當我們想要開始進行管控時,一開始引進的國外催化劑,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中毒、塌陷等狀況。

治理中國的污染自然也要結合中國的國情。”李俊華說。為了實現穩定高效脫硝,他帶着學生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催化劑體系,但遲遲沒有思路。經過讨論研究,換個角度思考,最終研發出了能夠在燃煤鍋爐低負荷狀态下實現高效脫硝的催化劑,并且也經受住了結構磨損等問題的考驗。此外,在面臨鋼鐵行業煙氣問題時,李俊華團隊創制出了一種可吸附的碳基功能材料,它同時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能把氮氧化物變成氮氣,同時回收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變廢為寶,使得鋼鐵行業逐步有了一條可循的環保技術路線。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李俊華坦言,從實驗室走到工業應用是一個十分艱辛的過程。在四十多攝氏度的高溫天,團隊到工業現場的集裝箱裡做了上百次試驗,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最終才得出最佳技術方案。當技術落地後,沒有企業敢于“第一個吃螃蟹”,他便向政府提出建議,對采用超低排放技術的企業提供一定的财政補貼,同時在秋冬季實施差異化管理、允許正常生産……示範工程落地後,進一步提升了多個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潛力,推動了多項減排政策的出台……

“科技不僅是要制造或者創造新的技術和産品,科技更多的是充滿善意!”李俊華說,同時他建議廣大的青年同志從自我做起,真正踐行低碳綠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在提問環節,現場觀衆朋友們咨詢:一百年後會不會因為氣候變暖,冰川都不複存在了?如果我們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碧水藍天會不會離我們更近一步?李俊華表示:人類生存下來,創造和勞動是不可避免的,同時科技發展對生态環境帶來負面影響也是難免的,這樣就需要我們發現問題并且不怕困難去解決問題。一位青年代表帶來繪畫顔料,現場與主持人和嘉賓調出心中最美的天空藍……

來源:央視頻、bevictor伟德官网

Baidu
sogou